【大紀元8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田世昊╱專題報導
已經在福建地區當了十年台商的崔先生,下了由廈門開往金門的新集美號後,匆忙由金門水頭碼頭出關後,隨即在航空公司地勤人員的導引下,搭車轉往金門尚義機場,準備搭機返回台灣。金門對他而言,基本上只是旅程的轉運站,他不想稍作停留,總是來去匆匆。
自從小三通開放後,崔先生改由金門進出中國,但在數十次進出金門的經驗中,他只在金門停留過兩次,一次是因為天候因素,班機延遲;一次則是因為班機與船舶時間沒配合好,但也是暫留一晚後,隔天一早又匆匆離去。
二十年前曾在金門當過兵的他,其實有時也想要留下來舊地重遊,但總還是希望早點抵達目的地。
崔先生的例子絕非特例,過金門不入的小三通旅客,其實才是通例。希望靠小三通帶動觀光與商業發展的金門,是徹底失望。
詢問金門旅館人員與在機場外排班的計程車司機,都會告訴你,小三通對他們的生意都沒影響,「除非天氣不好,飛機不飛,否則他們都會不留在金門」。
唯一得利的是台金航線,週一到週五有時會一票難求,過去三家航空公司變為四家,搶食大餅,業者同時推出套票,讓旅客一次完成飛機與船舶的訂購,幫助旅客接駁通關,也讓旅客更沒有留在金門的理由。
台商不來,那麼大陸旅客呢?中國其實直到去年9月才真正開放一般人民透過小三通旅遊,到今年7月止,僅有區區六百多人獲准透過小三通到金門,其餘仍是以交流參訪名義,在旅館當櫃檯的黃小姐說,對岸是有管制的。
小三通賺不到對岸的錢,但金門當地民眾經小三通去對岸觀光,讓對岸賺錢的人卻很多;一位去過三次的便利商店店員說,廈門的風景不錯,變成金門人度假的選擇,甚至還有人到廈門置產。
去年經過金門小三通,進出中國的旅客超過四十萬人次,但是「看得到,吃不到」,是金門人對小三通的切身感受,這讓原本對小三通商機感到興奮的金門人甚感失望,套一句運將的用語:「完全沒路用啦!」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