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隨筆】沒有明天的族群

amoris 撰文、攝影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前進泰北,輾轉進入緬北山區,文明的交通工具壓縮了時間與距離。然而隨之而來的空間彷彿隨著時光逆轉,拉開了與文明世界的鴻溝。看見緬北,聽見自己的心跳,陌生的異國氣息拉開我全身的神經,喚醒了潛藏在心靈深處的靈魂……

清晨未等炊煙昇起,薄薄的冷霧和著金黃色的暖陽,緩緩地在茅草屋頂蒸發著,好像天地之間正釀著一罈好酒散發陣陣香味。貪婪地撐開每一個肺泡,享受緩慢的深呼吸。安適的感覺突然中止,我的目光被一個小孩孤伶伶的身影吸引……

這裡基本水電設施不足,無法使用尖端科學儀器,具有現代醫學訓練及經驗的醫師,初到此地幾乎從頭摸索.。以便找出簡單有效的救命方法,尤其在死亡率極高的臨時醫療中心,醫生彷彿救火隊,每天與死神拼搏。早晨醫護人員例行性地胃病患祈禱,文明世界裡人類善用科技物質來掌控生命,反而疏離心靈的力量,而物質匱乏的緬北山區中直接面對的是生存的掙扎,醫生明白,必須藉重精神與醫藥雙管其下,才是根本之道。

原本揮汗如雨的我,突然感覺陽光很冷,沒由來地一陣酷寒凍結了心靈與影像。疲倦的生命,不帶希望的明日,孩子的母親緊握垂懸的點滴,肩後背負著生活裡不可言說的沉重,面對的卻是那如風中殘竹般的生命旅途。

一個原本活潑天真的孩童,因為在自家庭院玩耍,不慎引爆雷管炸毀雙手,現實社會不可能發生的事,卻真實地發生在連年戰亂的山區中。醫官一臉無奈,他們明白天災並不可怕,即使遇上雨季中的山洪爆發,也比不上一場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可怕。在這兒「天災」與「人禍」相比,的確是「人定勝天」。

太陽還未下山,傍晚已吹起冷風,一月的山區瀰漫著冬天的氣息。走訪了一整天,晚上也不好意思用熱水洗澡。假如你–知道了這片土地歷經數十年的火耕及戰亂;目睹了當地人為了砍柴,翻越好幾座山頭,長途跋涉的辛勞歷程;明白洗了熱水澡會令他們少煮幾鍋飯…,相信你一定也會選擇在寒天洗冷水澡,即使當地人很樂意提供柴火……

清晨,為一位醒不來的親友送行。準備好竹桿帆布做的擔架,一群人如例行公事般地自然聚集,從他們臉上我看不出悲傷的表情。難道他們已領悟了生命?還是習慣了生離死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信仰宗教也是一種精神的保險?若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否要尋求生活的保險、社會的保險?還有若我是保險公司老闆,是否會認為這是一個充滿「商機」的時代?@
  • 信步徜佯於黃金故鄉,落日開啟了如夢般的回憶,乍然從捷運站二樓的玻璃帷幕外,我看見出遊的一家人漫步在昏黃夕陽中,寫下流金歲月的動人一刻。@
  • 人一旦有了自以為是的主觀想法,「好奇」的感覺逐漸消逝,有一天會變得麻木不仁,就像今日的社會一切被物化了!@
  • 進入廢墟就彷彿進入另一時空,它使人血液加速心跳加快,像是化身為探險家般既新奇又緊張有趣;我喜歡這種血脈賁張的感覺,因為這時候的感受力是平常的十倍。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