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隨筆】凍結永恆──我看廢墟

amoris 撰文、攝影
【字號】    
   標籤: tags:

往往在整理房子或搬家時,會遇到一些捨不得丟的東西,別人眼中看來只是過時又沒有價值的物品,或是一些小紙片、小玩意等等,但其中卻寄存著深刻的回憶與情感。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裡,人們往往會感受到個人成長的記憶刻痕,卻忽略了整個地域與年代所留下的環境記憶。文明快速進步,文化若不能累積的話,那社會變化越快越是不利。

喜歡攝影讓我學習觀察和感性,看到老舊的事物總會有許多想像,就像深深吸引我的老房子。若是又老又破甚至慘遭遺棄的房子,本身既具故事性又有懸疑性。曾在土城山裡的廢棄軍營中,看見一整排軍中置物櫃,每一櫃子的左上方猶貼著標有兵籍號碼的姓名條子,令我回想起外島當兵的日子而發呆了好一會兒。還有一次在永和發現的廢棄學校,校園象徵精神領袖的銅像,卻置身一片荒煙蔓草的廢墟中…。

進入廢墟就彷彿進入另一時空,它使人血液加速心跳加快,像是化身為探險家般既新奇又緊張有趣;我喜歡這種血脈賁張的感覺,因為這時候的感受力是平常的十倍。拿著相機在城鄉間流浪,眼看著一座座廢墟被摧毀、改建,眼目睹許多建築正邁向夕陽,心中雖感慨卻也暗自慶幸,畢竟我曾經為他們攝取影像,留下凍結的永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信仰宗教也是一種精神的保險?若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否要尋求生活的保險、社會的保險?還有若我是保險公司老闆,是否會認為這是一個充滿「商機」的時代?@
  • 信步徜佯於黃金故鄉,落日開啟了如夢般的回憶,乍然從捷運站二樓的玻璃帷幕外,我看見出遊的一家人漫步在昏黃夕陽中,寫下流金歲月的動人一刻。@
  • 人一旦有了自以為是的主觀想法,「好奇」的感覺逐漸消逝,有一天會變得麻木不仁,就像今日的社會一切被物化了!@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 春風吹拂,大地正變得酥軟,路邊的柳樹,也籠著瑩瑩的鵝黃。河冰化開一道一道冰痕,憋悶一冬天的河水,又歡唱起來了。我知道,人們的覺醒,同樣會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繪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