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散失了,社會便將令人憂心忡忡!
誰都難保下一個受害者不是自己。
你可能在無所預警的情形下,被人持機車大鎖,從後腦舀冷不及防的重擊,原因只是偷瞄飆車族一眼;你也可能興高采烈與朋友一起歡唱KTV時挨了一記冷槍;或者因為中了樂透,歹徒覬覦,而被綁架;受了傷亟需求援,但每個人都視若無睹的從你身旁走過,沒有人伸出援手……這正是我們的社會,一個冷漠,少了熱情的世界。
這個社會怎麼了?
如何造成的?
大人們真的該好好想一想,不容諱言的,這一代的價值的確出了問題,笑貧不笑娼成了他們價值裡的一把尺,他們高喊只要我喜歡有十麼不可以;一位賣淫被員警捉到的大學生,還忿忿不平的發表聲明,她大言不慚的說:「我用正當的勞力賺錢,有錯嗎?我又不偷不搶………你們管得著嗎?」
是的,他又沒偷沒搶,外人無從置喙,但這種明顯扭曲的價值觀,到底是誰教的?
難道教育教的便是這些嗎?我們只管學歷,不管人品,太多訓的成分,很少人文的素養,考試都不錯,但修身做人的道卻全無,我們只在乎是否上了一流名校,有人全校第一,根本不理一隻流浪狗、流浪貓的問題,但有一天,這些孩子會長大的,成了社會的中堅,聰明的壞人,受害者便成了我們了。
教育具有傳授知識的意義,教孩子得基本常識、識字、擁有專業,備妥生活的起碼智慧等等,固然沒錯,但這也只是狹義的意義之一而已,廣義的意義在於教他們成一個人。赫希(E.D.Hirsch)在他的著作《文化》一書裡便說:「做為一個文化人,或者有教養的人,光靠識字是不成的。」顯見赫希對教育太過偏向智慧發展,功利主義頗有微詞,他希望教育能帶給人利益眾生的深度與廣度,教做人與教修養,不單單只做為求取好的踏板而已。
以下這些事件,在未來也許都將發生,或者根本已經發生了。
如果你是一位七十歲的老翁,生了病很想子女相陪看病,那可能會失望了,因為根據統計顯示,機率只有百分之十。
老到站立不穩,坐公車沒有位子,盼著有人好心讓坐,這樣的渴望,達成率不足百分之三十,研究指出,中學生一年內有讓坐者不足這個數字。
車子在山上拋錨,求助無門,你用力在山徑上揮手招車,停下車子幫你忙的機會,幾乎微乎其微。
記者問醫學院的學生為何學醫?這些準醫生的答案是,賺錢、與擁有社會地位,視病猶親便免了;醫學倫理,七年只有兩學分,多數學生認為六十分過關就可以了,這樣的價值體系約莫可以看出〈苦果時代〉來臨了。
好醫生愈來愈難求了,因為他們不學醫學倫理,病人只好等著當人球。醫生本來是天使,而今更像巫者,關鍵便是忘了生命教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