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農產品銷中 地方單位:不樂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屏東報導) 七月九日大紀元時報時事評論版登出,專題:農產品銷中,看不見的危機。專題中說明台灣農產品銷售中國的種種危機,大紀元時報為更確保台灣農民的權益與未來,7月14日大紀元屏東辦事處協同新唐人電視台,邀約恆春鎮農會總幹事、恆春鎮長、恆春鎮民代表主席,做了一次地方單位的採訪。

(以下為對答方式記述)
恆春鎮農會理事長:這是中共統戰的手段之一,不要上當

14日下午約2點訪問恆春鎮農會總幹事陳銀圳先生

記者:對中共要花費300億美金購買台灣農產品,總幹事有什麼看法?

總幹事:其實台灣農產品銷中國我不反對,但是我們要清楚花300億買我們農產品這很可能是一個統戰手段,我們不能鼓勵農民去作這樣危險的事,那太不可靠,如果我們為了賺這短期的利益,去增加生產這麼多農產品,到時候中共喊停,那增產的這麼多東西怎麼辦?而且花300億購買,這也是不正常的市場機制,明顯是政治手段在操控,不能這樣做。

記者:那對銷中,總幹事對廣大的農民有沒有什麼呼籲?

總幹事:台灣真的要走精緻化農業,開發休閒農業,我們的價格、數量不能跟中國比,他們地太大了,目前銷中只會破壞台灣規劃好的農業政策,我們要提升我們的質量,這樣光消費中國高消費族群就銷不完了,作出我們品質,他們不想買都還會牙癢癢的,能做到這樣才是對的,不要因為政治手段所開出來的條件所誘惑。


恆春鎮長:中共信用不可靠,錢收得到嗎

下午3點至恆春鎮公所訪問鎮長林登源先生

記者:中共承諾花300億美元購買台灣農產品,鎮長有什麼看法?

鎮長:我想到的是,錢要跟誰收?這是很實際的問題,中共的信用不牢靠嘛!我知道一些台商到那邊去的一點消息,生意是作了但是最後錢收不到,要打官司還沒門路,他們的制度不健全這是事實。我看還是得透過我們的政府來作仲介,不要因為什麼政治的因素,苦害了農民。

記者:對台灣農業技術轉移至中國一說有什麼看法?

鎮長:我是聽說過有台商把家產、資金、技術,都帶往大陸的情形,但是很多結果都不好,我們還是根得留在台灣!

記者:聽說台商在中國的利用價值沒了,中國政府即不理不採,有沒有此一聽說?

鎮長:這一方面我也有聽說,早在20前臺灣人過去做生意是很禮遇的,因為那時候他們需要你的資金、技術,它可以從我們這邊獲得利益,但是近幾年就沒那個情形了,台灣的技術的確很多都轉移過去了,全世界去那邊的外商也多了,所以現在台商的情況不難想像是大不如前了。


恆春鎮民代表主席:雙方價格不能比,還是恆春人吃恆春米比較實在

下午四點訪問恆春鎮民代表主席林亞相先生

記者:主席對農產品銷中這一事有何看法?

主席:在我看來台灣的農業應該走精緻化路線,我們一個小島的土地不可能跟大中國比,他們的量產是比我們多出不知幾倍,中國人力又便宜,中國人也習慣那樣低價的農產品,現在回過頭要消費台灣高價的農產品是很不可能的事,我們尋求的應該是比我們高消費的國家。其實台灣的農產品在全世界是有名的,跟中國不能比量比價,我們是有我的好品質。銷往中國這一事,我看還是政治因素居多。我就常鼓勵恆春人吃自己種的米,恆春、墾丁的遊客多,都吃恆春米,那就是一個良好的循環,每各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有農產,有了品質之外還要肯定我們自己的產品。

記者:針對銷中這一事,政府是否跟農民有一套措施因應?

主席:這件事我們地方民意代表目前還不清楚,但是我想執政黨針對農產品一定會有一個好的對策。

記者:中共方面對我們外貿協會的對談人員專業感到質疑,依您看是不是統戰的手段之一?

主席:我想我們派去的人是很專業的,不會隨便找個人就過去,到目前為止中國方面都專找在野黨派、民間機構,而不與扁政府直接對話,這是有很濃的統戰、分化台灣的味道,我們也知道中共的態度就是反反覆覆,說一套做一套,當然現在可能不會真的有什麼危機,但是等它利用完了,達到它的政治目的,你就什麼都不是,對我們的農產品隨時喊停就喊停,那我們農民辛苦種的蔬果往哪銷,還不僅如此,也打亂了我們台灣朝精緻化農業的走向,這些危機都得等到我們農產品開始開始傾銷中國後才會浮現。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