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性格分析系列之六

【星座人物 】卓爾不群才貌艷 摯愛無悔卓文君(三)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魏菀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冰雪玲瓏的文君自然知道,沒有卓王孫的資助,她的夫君要安心讀書或創作,或求取仕途都是渺然不可得的奢求,這對擁有寫作天賦的相如來說,是一種偉大才華的真正浪費!所以她得再為她心愛的人搏一搏;几個月后,主意已定的他們索性賣掉車馬,勇氣可嘉的回到臨邛,就在卓府的對面街道上開了一間小酒館,卓文君淡裝素抹,當壚沽酒﹙親自站在置放酒甕的土臺上賣酒﹚,司馬相如亦不撫琴,他是穿上犢盤鼻褲,與保佣雜作,滌器于市中,忙裏忙外的擔任跑堂工作。

這真是臨邛縣的第一大消息,聽聞那對私奔的男女回來開店,茶餘飯後想來一睹「蜀中第一美女」文君美貌跟司馬相如風采的人,幾乎都要把街道堵塞了;雖然卓文君沉得住氣的在市井中供人觀看、受人言語、遭人戲謔,她爸爸卓王孫可受不住,就這樣雙方僵持了一段日子,最後卓王孫在他親戚朋友的相勸下,只好滿心不甘願且有所忌憚﹙怕司馬相如倘若他日得上青雲之路,到時會攀結不上﹚的給了文君她豐足的錢財和大量的奴僕,打發了他們離開這令卓家難堪之處。

就這樣回到成都的小夫妻,這回興建了一座比得過當時文君初嫁官宦之家時,還要豪氣的宅第,他們從此又過上了整天飲酒作賦,鼓琴彈箏的悠閑生活。這樣的太平歲月倏忽八年,其中韜光養晦的相如不但與蜀境多方邊夷往來交好,也寫出了數篇名動天子公卿的賦文巨作,其中也包括了為漢武帝失寵皇后陳阿嬌撰寫的那篇〈長門賦〉,此賦轟動長安城,也深深打動漢武帝,相如此時聲名大噪,加上邊境眼看因漢武帝責人治理不當而亂事迭起,因此相如有心入京,開始接受了男兒傳統角色裏功名利祿的邀請。

相如因早知己身並非池中之物,終將騰雲得志,於是他此去臨行前,便在家鄉的橋頭前憤然道:「大丈夫不駟馬高車,不過此橋!」﹙當然他後來是衣鮮馬怒的回到家鄉了,所以此橋也因而改稱為「駟馬橋」﹚,可歎至此之後就被相如的豪情日漸淡忘的文君呢?當年她以一個閨閣弱質,雪夜前奔,寒素窘迫,當壚賣酒,患難與共,朝夕相隨,可今日一別經年,怎道是音訊闕如;司馬相如在長安躊躇滿志的擁有美婢無數,而卓文君則是在成都空幃獨守。留不住呀,留不住,結縭八載敵不過花花世界,眼看這相如的人跟心都留不住!

接著在建元六年(西元前135年)武帝派司馬相如出使巴蜀,對當地的少數民族進行安撫,就憑著一枝生花妙筆與滿腹謀略,他在那兒發布了一張「諭巴蜀檄」的公告,採取了恩威並施的手段,曉以大義,剖陳利害,並許以賞賜,消弭了巴蜀兩地不穩的情勢,最後收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可這官運正隆的他卻偏偏過家門而不入,明明是富貴還鄉,春風得意,不想跟心愛的人分享嗎?他竟連遣僕回家看看都沒有,就這樣又回到了長安。

靜思文君與相如膝下無兒,一旦揮別了禁忌的年少激情,那沉澱下來的百年盟約也就受到了考驗,難道是妻子比不上爵位?還是感情比不得功業嗎?這文君盼了許久的家信竟是一封出自於這位人人尊他為漢賦當世第一大家,名望隆重的先生寫來的無話可說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十三個大字,並要求卓文君立刻回信。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難道是要文君填選離婚費用?還是要她知難而退?文君立刻回信了,她說:「一別之後,二地懸念,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等等情深意切,震撼司馬相如心弦的幾篇言箴,令這千里之外、已生二心的夫君為之語塞汗顏。

後來,司馬相如又被拜為中郎將,第二度他奉命出使巴蜀,他的一篇「難蜀父老」文章蒼勁優美,說理透徹,用道理成功地說服了眾人,使少數民族與漢廷能捐棄前嫌,通力合作為開發西南邊疆作出貢獻,實在是政績斐然,影響深遠。難得他這次出巡終於想起要回家了,偏偏這位如今已是二千石的極品高官回到家時也順便帶回了他邊疆的「戰利品」,那是一位如花似玉、青春光艷的「如夫人」,後人猜測當時司馬相如若不是意欲納其為妾,就是更進一步想休妻以對;想不到這薄情的郎君竟然要在錦衣玉食之際棄糟糠而慕少艾!卓文君於是作了一首〈白頭吟〉,告訴他:「皚如山上雪,皓如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日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 」洋洋灑灑之後幾句是「錦水湯湯,與君長訣!」@(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寶祐四年(1256年),二十歲的天祥隨父到京師臨安(今浙江杭州)參加科舉考試。在此他們看見了詩人林升在他那一首七言詩裡所說的景象:「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於是當時憂國憂民的天祥,在參與殿試時,一看到題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沒打,就撐著當時剛好受了風寒的病體,將胸臆之中滿腔的文采與報負一揮而就。待宋理宗到集英殿親定名次時,經過主考官的推薦,馬上把這位筆力雄健、論策高明、胸懷遠大又條陳明晰的文天祥取為一甲第一名,考上了頭名狀元!
  • 同年(1270年)九月,不得志的天祥從意氣風發的青年到仕途沉浮的中年被免官回到家鄉,這十幾年來他深感人心私穢,世道污濁,有識之士無存,他無能振衰起弊,亦無力回天,心想面對如此家園殘敗真是不如歸去算了。
  • 自從失去了家國,天祥的身上就隨時暗藏了一把匕首,以備在必要時自刎所用。當時元軍佔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佔領,天祥隨時準備出逃,只要逃的掉,他誓為家國社稷的保全,再度竭智盡忠、死而後已。
  • 而一個命定的機緣很快來臨,那位後來成為西漢大辭賦家的司馬相如先生,在他當時得不到漢景帝的賞識,而稍微賞識他的梁孝王又死了之際,落魄貧寒回到故鄉,一時生活上出了問題,他只好去依靠當地的朋友,也就是臨邛縣令王吉。就在景帝中元六年,王吉要引薦司馬相如給當時光他家中僮僕就有八百人的卓王孫,希望能為相如謀個資助。偏偏司馬相如這個三餐不繼的落魄文人,卻在這個機會中知道了這位「蜀中﹙今四川﹚第一美女」卓文君的種種消息。
  •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兩句話可大有來歷,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勵學篇》中的詩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識,連皇帝為讀書代言呢!那麼,皇帝的話準不準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領域,最有趣的作家組合莫過於「酸甜樂府」。一個喜食酸而號酸齋,一個好甜食而號甜齋,恰巧又都擅長散曲創作,因而後人習慣將二人合稱。多姿多彩的元曲,就這樣增添了幾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個風流儒雅、詩情畫意的時代,文人輩出,也留下了許多文壇佳話。有「紅杏尚書」之稱的宋祁,因為兩首詩詞,竟然決定了他傳奇的命運!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1]說的是元代後期兩位以散曲留芳後世的大作家,「喬」即喬吉,「張」便是張可久了。
  • 俗語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文學藝術領域,要想評選出個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選,在歷史上就爭議頗多。不過對於誰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無異議,此人正是譽滿天下的關漢卿。
  •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來說去,都是繞不過一個「吃」字。說起古代最會吃的名人,恐怕非蘇軾莫屬。他熱愛美食,發明美食,甚至為美食寫詩做賦。今天讓人垂涎欲滴的「東坡肉」,也是出自這位大文豪的手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