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南投八卦山區農民 興起種植旱稻救命米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良蓉南投縣十四日電)在早期農耕技術不發達,缺水無法種水稻的地區,民眾要靠什麼生存呢?南投縣八卦山區農民近來流行種植早期有「救命米」之稱的旱稻。老一輩的人說,就是靠著旱稻與蕃薯,山上居民才可以不看天活下來。

 南投市永興里社區總幹事邱建昌指出,八卦山區長年缺水,在四、五十年前,稻米還是主要農作的時代,包括現在南投市的永興、福山、鳳山、鳳鳴及名間山區的民眾,只好種植耐旱、生命力強的陸稻,俗稱旱稻。

 而八卦山台地多為紅土,尖尖的旱稻呈粉紅色,農民又稱為林膜紅仔米,而旱稻雖然收成不豐,卻是山上民眾除了蕃薯之外最主要的食物,因此,現在山區老一輩的民眾都還稱旱稻為救命米。

 懷念艱困時代的古早味,也為了讓新生代不忘本,永興社區老人會長張森叢、前里長張大川及社區總幹事邱建昌等人,日前開始研究在台灣幾乎瀕臨絕種的旱稻並進行小規模的試種,結果相當成功,估計八、九月就可以有第一批的收成。未來除了將在社區推廣種植,還將嚐試找回紅米仔時代的古農具,包括去稻殼的土人、風鼓、石臼等,重建古早紅米仔生活文化。

想到又可以品嚐到旱稻香Q的滋味,六十五歲的邱四配說,早期種「紅米仔」前,要用牛犁先挖出大約一尺二高度的畦,就像種花生一樣,不需灌溉、施藥,只要老天下點雨,在每年的八、九月就可以結穗收成,而比起水稻,旱稻不僅口感好,煮稀飯更是香稠順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