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4日訊】女兒在她特殊的環境中成長,自有一份身神合一的自然灑脫境界,是她讓我學會了理解異己和包容不同。
女兒很會自己挑選她所要的玩具。這還得感謝她的爸爸Philippe。
女兒才兩歲時,過生日前上街為她挑選玩具。在玩具店 Toys R Us,(店名) Philippe堅持讓女兒自己挑選玩具禮物。我當時很不以為然,覺得她這麼小懂什麼自選,又是Philippe那種主觀、酸臭的毛病在作怪。 兩歲的孩子,讓她自選,不出兩小時,她就會扔掉她所選得的東西,轉移興趣. 對大人來講,豈不是白花錢?孩子嗎,要成長,當然我出於責任,也理當為她做些引領,替她挑選一個可以令她玩得久長一些和從中可以獲益的玩具,但Philippe不允,也只好任由這父女倆去了,反正只要不花我的錢。
現在女兒四歲了,跨五歲去了,我才發現她讓父親順性養成的這種自選其屬的優點 : 在她的玩具店,我所推薦的玩具,那種很昂貴,適合她年齡,又稍顯有玩頭兒的玩具,我選來給她的,都會被她拒絕.可以看出她爸爸是教會了她不破費的習慣. 而她所選的很多也會被我拒絕,因玩具盒上標明是給比她年齡大的孩子玩的。有時,她會選到要兩個人以上才可以玩的玩具,我會拒絕的,她嚷嚷著,“跟媽媽玩嗎”,我說“不行”。我會想起有一次我和她一起玩兒Philippe當學生時玩過的一種跳棋,令我怎麼講,她都不懂,也不願意懂。Philippe在旁直說我是在浪費時間。所以我更願意她選一個可以讓她自己玩的玩具,這也是獨生女沒辦法的選擇。 有時,我會選到給Baby玩的玩具,實際上那種給Baby(嬰孩)設計的玩具通常是很奪目,很可愛的,女兒很喜歡,但不會有興趣讓我們花錢買的,只是摸一摸,把玩一下,就會放回去,自語到“噢,是給Baby的”。
有一次, 女兒真得選到了一個她要的玩具。那是一種塑料制作的弧形彩色小管,可以搭成不同的構架,再令小珠子從高處滾流到低處,正適合她年齡玩耍,有趣得令我都驚訝她是如何從這眼花繚亂的玩具堆中找到的,價錢也合理。於是我很樂意的花錢給她買了。
回家前,我先帶她去了一下練功點. 同修的孩子們,多半兒大她個一歲、兩歲的都過來同她一起玩兒,我覺得正好給她一些引領,便自去學法了。去前囑咐女兒,先讓小朋友們玩,在旁照看著點兒就行了,別丟了件數,反正回家後還有得是時間自己玩兒。
結果時間不長,女兒便過來坐到我身上,一臉的不快活。我問怎麼啦,她佯說困了,要回家。我問玩具不好玩嗎?女兒搖頭,噘嘴,不講好,也不講壞。我擔心丟了件數,便起身一起同她回到小朋友玩耍的小屋,沒想到那玩具還真有品頭,令幾個年齡都至6、7歲的孩子無法搭成一個理想的構架。看孩子們專心致志地設計著,我讓女兒再等會兒,先看小朋友們玩兒。女兒立刻說玩具是她的,她不想再讓小朋友玩兒了,沒辦法只好同小朋友們商量,收了玩具,帶女兒回家了。因為我知道我女兒的這種 ‘’小家子氣 ‘’, 如果我繼續逼她與人共享的話, 她會壓抑地哭著, 連眉毛都會憋紅的,而且聽不進我的大道理。
到家之後,我勉強搭了一個構架,雖不是最理想的,但好過點兒上小朋友們搭的。我開始懷疑這玩具是否真是為4歲大孩子設計的。女兒看著我搭的構架,高興地喊到“媽媽真能干!”,然後便取珠開始其從上至下的流動。當彩色小珠順著透明塑料小管在構架上滾動時,那種舒暢的感覺,令我也快活起來,禁不住開始發出喊聲,誰知女兒此時卻及時抬起小腦袋吹了一個呼哨,壓下了我剛要發出的聲音。她那自得其樂,自享其屬,不許喧嘩,威振我家的神氣,驚得我目瞪口呆。我後來想, 也許女兒正是要我知道她那種不與人共享的獨自快樂。
很久,我都為她那吹口哨兒的神氣而感動。那麼自然, 像了誰?她爸爸?
女兒從不動不屬於她的東西,但屬於她的東西,她也不輕易扔掉。這點兒與我不同。我對東西多半是不太經意的. 雖然不是一切都要共享才快樂, 但是共享是比我獨享更覺快樂的. 而且我不善於保管舊物. 女兒則像她爸,無論共享還是獨享都要一樣的盡興, 而且兩者之間不容混淆. 她也像她爸爸一樣喜歡留存他們用久的殊物。
記得她有一條小被子,從上幼兒園小班起就隨她午覺時蓋身的,到了大班了,小被破得無法再用了,我又換一條新的,大的給她,幼兒園讓我把小被拿回去. 路上,我准備就扔到垃圾筒裡了,女兒堅持不肯,還把小被貼在小臉上,抱緊不放手,仿佛那是一個有生命的活物,現在想起來還有些感動,都無法不屑那個破小被,破得裡子面子兩張皮,中間的棉花平勻地粘在裡子上,雖不知這件什物留著何用,但拗不過女兒的那種誇張的表現。Philippe就常說我被女兒耍,被女兒“Manipulate”( 操控),我不這麼看, 那就是她的性格。
我常想,感覺這東西是很重要的,人可以在一瞬間,找到自己原本的真性,自然改變,而無需任何語言去表明。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