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鳥類
【大紀元6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八日電)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收藏超過6000件各式鳥類標本,其中包括台灣唯一的海鴉標本,以及被科學家命名後 140年首次發現的白耳畫眉鳥巢標本等珍貴典藏,為台灣重要的鳥類學資料庫,提供鳥類研究及教育之用。
近 3年來,特生中心執行野生動物標本典藏計畫,收藏各式鳥類標本,包括毛皮標本5500件(400種鳥類)、鳥巢標本 600個(76種鳥類)、鳥蛋標本275組(125 種鳥類),另外還有5700份血液及組織樣本,這些珍貴資源可提供研究、展示及教學之用。
特生中心鳥類標本的來源不是從野外採集,主要是來自各地鳥會及一般民眾拾獲的鳥類屍體,這些原本可能曝屍野外或被丟棄的鳥類屍體,經過特生中心妥善處理後,化身為栩栩如生的標本,特生中心同時進行遺傳物質檢體採樣,做為鳥類系統分類及族群遺傳研究的資源。
特生中心表示,特生中心鳥類標本不乏珍貴收藏,其中包括原屬北極圈鳥類的「海鴉」,這隻海鴉可能隨著船隻漂洋過海來到台灣,去年在台南七股被發現,不過,可能是經過長途飛行,這隻海鴉被拾獲時非常虛弱,雖經搶救仍回天乏術,特生中心將其製成標本,並列為台灣新紀錄的鳥種。
特生中心指出,近年來,環境中的毒素造成鳥類蛋殼變薄,如果有足夠標本,將有助探索物種與毒素累積的關聯性,可作為環境監測的指標,特生中心鳥類標本典藏豐富,為國家建立鳥類學資料庫,並可作為鳥類誌及鳥類圖鑑的編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