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二十九日電)用心規畫經營,一般人視為畏途的墓園可以不再冷冰冰、陰森森。位於明媚秀麗北海岸,堅持以藝術人文包裝墓園、沈澱撫慰心靈的「金寶山」,全新開發的國際級雕塑景觀園區「玫瑰園」,正逐漸蛻變成一座光風霽月,與自然風土水乳交融的藝文新天地。
「金寶山」今天下午邀請多位外籍創作者和顧問,為媒體導覽解說「玫瑰園」內的作品陳設。
現階段共有八位國際知名的雕塑家參與「玫瑰園」的創作活動。
負責玫瑰園整體規畫事宜的日籍藝術家郡田政之指出,日本國內許多墓園的感覺相當灰色,造成年輕一輩抗拒掃墓的傳統。
郡田希望藉由顛覆傳統墓園的規畫設計,一方面既能使玫瑰園的景觀雕塑作品與週遭地景相結合,就算不能像主題遊樂園般帶來歡笑,至少帶給人們心靈沈澱、安寧祥和的氛圍。
「玫瑰園」景觀雕塑的共同主題為「彼岸」(原為佛家名相,相對於生死的此岸,即涅槃的彼岸,意謂:不生不滅)。
至於創作的概念則是以「紀念」為發想,除了希望為當代的人類留下創作,讓這份美與精神得以傳承千百年,更期盼來此一遊的社會大眾,也能感受猶如天堂般的舒適情境。
尤其值得一提者,八位海外雕塑家專為「玫瑰園」打造的創作,都是各人畢生的最大規模作品。也因此,「金寶山」特地邀請國際知名的德籍藝評家漢默特.賀貝滋撰寫藝評,藉此再一次肯定「玫瑰園」景觀雕塑的人文之美和藝術價值。
漢默特表示,來訪金寶山之前完全始料未及,此地竟然是一座如此不像墓園的墓園。
遊歷不少國家地區規畫策展的漢默特進一步指出,放眼全球其他地區,可以說簡直找不到類似「金寶山」感覺的墓園。
他認為,金寶山玫瑰園的景觀雕塑作品,無不含蘊深刻的省思和宗教意涵,這是因為參與創作的藝術家透過抽象造型的鋪陳,藉此提供各界觀賞者親近自然生態、理解大塊天地,以及子孫後人與列祖列宗互動的臍帶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