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台灣行政院衛生署6月25日宣佈禁止美國牛肉進口,但25日零時前裝船、或已上架的美國牛肉仍可繼續販售。衛生署表示架上牛肉均為30個月以下的小牛,並無感染狂牛症的風險,安全無虞。對此,消費者團體及立法委員強烈質疑,認為只禁進口、不下架的決策,根本是無視消費者的食用安全。
此外,量販業者表示美國牛肉銷售如常。業者預估,國內庫存量最快7月底前售罄,未來將改以紐澳牛肉替代。
衛署:架上牛肉安全無虞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長陳陸宏表示,遭驗出狂牛症的8歲病牛,並未流入市面,也未被製成動物飼料。因此不論是在美國本土或是在台灣,均無食用上的安全顧慮。況且台灣允許進口的是30個月以下的仔牛,並無感染狂牛症的風險,因此不要求業者必須下架回收。
陳陸宏指出,基於當初開放時「一發現新病例、立即關閉大門」的承諾,所以再度禁止美國牛肉進口,是程式問題,而非出於食用安全上的疑慮;至於何時會考慮解除禁令,他強調,必須等到美國農業部提出相關牛隻出生證明、飼料禁令、屠宰標準、狂牛症監測系統等資料後,才會作更進一步討論。
消基會:政府應收購銷毀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黃怡騰表示,對這些有風險的食品,政府應專案處理。包括花錢收購業者已進口的美國牛肉,並公開銷毀,負起決策成本。
黃怡騰說,如果業者以其他地區牛肉為名,實際上卻是販售美國牛肉,民眾很難察覺,政府不能毫無作為。此外,黃怡騰主張,民眾已買回的美國牛肉,如果有疑慮不敢食用,也可向業者要求退貨。
消基會副董事長程仁宏前往賣場瞭解美國牛肉販售情況,他表示,如果業者願意主動下架回收,消基會願代替業者向衛生署尋求補償或賠償措施,以彌補業者損失。
立委將發動凍結預算
親民黨籍立法委員蔡勝佳質疑,日本與韓國都不進口美國牛肉,台灣卻率先進口。他說,當初誰決策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現在就應由誰負責。衛生署若未妥善處理好後續事宜,將發動立法院凍結衛生署預算,人民吃了問題牛肉發病,應可申請國家賠償。
林德福表示,衛生署改口稱美國曾提出專業報告,但拿美國評估報告說美國牛肉安全,難道美國說了算?
宋楚瑜參加親民黨籍立委吳清池(臺北縣)母親公祭時,也表示,政府開放美國牛肉的決策失當,是因為頂不住美方壓力,才會做出此決策。
美檢驗可信度遭日媒質疑
據中央社引述日本媒體6月26日報導,朝日新聞頭題說:「檢驗機制可信度動搖」。該報說:「負責研究美國牛肉是否可以進口的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表示不信任美方,他們指出,美國証實這件病例的步驟不夠透明化。」
朝日新聞說,這項結果帶來其他美國牛隻也應接受檢驗的疑慮。繼美國發現第一起狂牛症病例後,日本於2003年中止美國牛肉進口。此後一直遭遇美方強大壓力,包括警告將施以制裁,要求日本恢復美國牛肉進口。
每日新聞的頭題說:「雖然改進檢驗方式,但疑慮依然存在」。
量販店:買氣未受影響
未受狂牛症陰影衝擊,26日大賣場、量販店的美國牛肉銷售如常、買氣依舊,並未受到明顯影響。量販業者預估,台灣國內庫存量最快7月底前售罄,未來將改以紐澳牛肉替代。
大潤發專員何默真表示,目前美國牛肉的銷售情形和平日相差不大,仍有不少消費者前往賣場選購,至於庫存量方面,配合大潤發即將登場的「美國週」促銷活動,目前仍有3大貨櫃的美國牛肋條、牛腱等肉品在海運途中,但預估最快7月底前就可售完。
家樂福公關經理吳佳原也指出,美國狂牛症再現的消息傳出後,這二天賣場內美國牛肉的銷售情況並未受到太多影響,不過,後續的市場效應可能要等到下週才會明朗。
美盼台速重開放市場
美國26日向日本、南韓和台灣等主要貿易夥伴喊話,表示儘管美國發現第二個狂牛症病例,美國牛肉安全無虞,他們可以放心。針對台灣再次暫停美國牛肉進口,美國農業部表示,將與台灣合作促成迅速重新開放市場。日、韓兩國原本是美國牛肉在亞洲的兩個最大市場,但自美國出現第一個狂牛症病例後禁止其牛肉進口至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