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孩的東非冒險故事

沁謐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4日訊】當人們天天在街道上遛狗,在精緻櫥窗裡賞花,在高樓大廈中看假山假水,胡怡芳卻頭頂天空、腳踏大地,向廣闊清新的大自然走去。

初相見

採訪之前特別看了怡芳寫的書—「蠻荒東非」,想瞭解這位六年級台灣女孩勇敢的東非冒險故事。我一邊看,一邊等待與她的相見,並在腦海中描繪她的模樣:酷熱的東非也許曬黑了她的皮膚;削薄的短髮可能更利於在野外餐風露宿;能成功攀登吉力馬扎羅,或許身材高大並有著結實的肌肉……

但迎面走來的她,敲碎了我的想像。她穿著米白針織衫、淡黃色的裙子和優雅的涼鞋,及肩的長髮柔順舒服地倘著。總之,一切都不對,她沒有旅行者飽經風霜的臉,卻有一種夏日和風清爽彿過的感覺,舒服、自然,還帶點輕鬆的喜悅。

走進一家寬敞明亮的餐廳,不約而同地,我和怡芳都點了水果生菜沙拉。還沒上菜,就迫不及待地想問她,為什麼敢一個人自己去旅行呢?不怕遇到危險嗎?不會覺得孤單嗎?

怡芳的聲音有著柔和的磁性,不疾不徐,她對我說:「曾經有人說過,真正的旅行是從丟掉行李開始。而我始終覺得一個人的旅行,才是真正的旅行,因為很多經歷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可以體驗,很多旅途上的驚喜也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會發生。旅行是一種歷練,如果只是想看看風景的話,那根本不算是旅行。」我點點頭,有些慚愧,回想自己寥寥可數的旅行,住宿有人安排,問路有人幫忙,搭車有人接送,我想我這種大概只能稱做觀光旅遊吧!

東非之旅

在去東非之前,怡芳的足跡已踏過歐洲十個國家,這一次,怡芳選擇了東非。只是,為什麼會想去東非呢?在一般人心目中,非洲彷彿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離我們的現代生活很遠很遠。但是,怡芳的故事卻讓我相信非洲其實是一塊色彩斑斕、熱情洋溢的美麗大陸。

小羚的誕生

在第一天的旅程中,怡芳來到了馬賽馬拉的保護區展開一場驚險的獵遊之旅。第一天來到東非的怡芳,像是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坐在飛馳的車上對路邊的景色狂呼不已,只見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一群群牛羚、斑馬、水牛、獅子、禿鷹像電影畫面般呼嘯而過。突然,怡芳發現草原上有一隻落單的母飛羚,拿出望遠鏡一瞧,才發現牠正在臨盆。

為了親眼目睹母羚生產的過程,怡芳頂著烈陽,架著笨重的相機目不轉睛。不知過了多久,小羚終於誕生,搖搖晃晃地吸吮母親的乳汁。對怡芳來說,能夠見證荒原裡的新生命,即使大汗淋漓一個小時也是值得呀!

心中的納悶

結束了肯亞一個禮拜的行程,怡芳來到了賽倫蓋提大草原。除讚嘆這裡的水草充沛、舒適詳和,怡芳也驚訝地看到約數萬隻牛羚、斑馬所組成的龐大隊伍,正緩緩朝同個方向前進。怡芳納悶,是誰教他們這樣不斷地漫步、遷徙,日復一日地向前走去?

看著動物們逐漸離去的身影,怡芳領悟到現代社會有許多人不也活得像這群動物一樣嗎?不停辛苦賺錢,不斷累積財富,卻不知道他們真正要的是什麼,一旦停止追求,他的人生還有意義嗎?

獅子來敲門

用過晚餐後,疲累的怡芳早早鑽進帳棚裡準備進入夢鄉,就在半夢半醒之間,怡芳感到一陣天搖地動,彷彿有動物在踢館,一整晚不斷地撞擊讓怡芳嚇得縮在睡袋裡無法入眠。隔天,怡芳問起,才知道原來昨晚來訪的竟是一群獅子!我笑著說,還好妳當時沒走出帳棚,不然後果可就不堪設想呢!

攻頂的決心

第一次在在國外爬大山,又是非洲的第一高峰,怡芳的勇氣著實令人敬佩!為了攻下海拔5898公尺的吉力馬扎羅,怡芳出發前做好萬全的準備。但無論穿得再多、再厚,衣服仍然不夠,60至80公里的狂風夾雜著霜雪,吹得怡芳凍徹心扉、舉步維艱。

雖然攻頂的路充滿挑戰,但她清楚,再大的難關都會過去,真正讓人無法前進的不是風雪,而是放棄。就這麼一步一步的,怡芳在濃霧中成功到達了終點。蔚藍的天、無窮的冰原,用盡所有語言也無法形容怡芳此時的感動與喜悅,我想這將是她生命中難以忘懷的一刻!

伊斯蘭女孩

旅途中,怡芳結交了許多朋友,我問怡芳,現在還有聯絡嗎?怡芳說:「當然有啊,我們都有通信。」怡芳表示,非洲朋友善良熱情,只要覺得妳是他們的好朋友,就能掏心挖肺地把所有的祕密都告訴妳,面對他們毫無保留地付出,怡芳心中有滿滿的感動。

在潘巴島嶼上,怡芳結識了天真善良的伊斯蘭女孩。怡芳不僅嚮往她能住在美麗乾淨的島嶼上,更羨慕她所擁有的單純與幸福。對外人來說,她很貧困,沒有教育程度、沒有衣著自由、沒有電視、沒有雜誌、沒有任何的物質享受,但對她來說,這一切已經足夠。

對此,怡芳不禁感嘆,自己的生命有限,慾望卻是無窮,能不能也有這麼一天,自己能像
她一樣,滿足感恩、不再追求,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

真正的旅行

旅行的故事說也說不完,這場東非之旅,不僅磨練出怡芳看得開、放得下的豁達胸襟外,更換回一顆更寬廣、包容的心。

怡芳感觸良深地表示,今天人類的進步純粹是領受大自然無私的恩賜,但現代人總是無知地想抓住一切,不斷奪取、不停開發,以為這樣就能主宰了世界。我多麼希望能有更多人走出鋼筋水泥造就的象牙塔裡,讓大自然滌清我們自以為是的驕傲,提醒人們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不要拋棄了生命最基本的意義!

普魯斯特說:「唯一的真正的旅行,唯一的青春之浴,不是去觀賞新的景物,而是獲得新的目光。」怡芳生動地描述帶領我融入非洲曠野的風,她豐富的體驗與全新的目光,讓我今晚著實經歷了一場寶貴的心靈之旅!

與怡芳一起走在回程的路上,我不禁想著,人生不就是一場旅程嗎?不管沿途遇到什麼意外,看到什麼風光,都應該使我們更加寬容、柔軟,讓我們更愛這個世界,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旅行吧!(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不敢把自己的決定告訴阿寶,依然正常工作上班。每晚我在單位宿舍裡,獨自哭泣,眼淚濕透枕頭。
  • 李柱銘,一位從法律界走向政壇的香港民主運動領袖,一生致力於捍衛法治與自由。他不僅是香港最資深的大律師之一,更是民主黨的創黨主席,在香港民主運動的歷史上留下深刻印記。
  • 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是移民社會,曾成為戰亂中的「避風港」,特別是在國共內戰後人口激增,文化交流蓬勃。學者柴宇瀚在台北國際書展的講座中,介紹其新書《左右國共大局:香港第三勢力流亡錄》,揭示1950年代「第三勢力」的活動。他透過解密檔案,研究這些在國共之外的組織如何在美國支持下影響兩岸局勢,展現香港在歷史關鍵時刻的獨特角色。
  • 黃乾成,本名黃宇立,1959年生於嘉義六腳鄉蒜東村,曾任小學校長,也曾在嘉義大學與南華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然而,在教育之外,他更是一位致力於水墨畫創作的藝術家。他說:「教育是一個真的是非常可愛的工作,可以讓我溫飽,但不會讓我成為富有的人。我們講的春風化雨,教人的一個工作是積德,但最重要的是,讓很多人成就自己。」
  • 有人把社工比喻為「北斗星」,究竟邵家臻這顆星,照亮了多少人?社福界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今年1月10日因胃癌病逝,並在2月15日舉行安息禮,享年55歲。他從開始關懷弱勢,後成為社工,他擔任大學講師、立法會議員、參與社運、成立囚權組織「石牆花」,在生命的最後修讀神學,走過短暫又色彩繽紛的一生。在邵家臻離世後,各個界別人士紛紛發文表示哀悼,他的安息禮上有逾千人到場送別,他生命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 被稱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皮影戲的表演者之一,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將中國瀕臨式微的傳統皮影戲在美國發揚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宮演出。然而在她彌留之際,紅門劇社的風光已不如從前,她沒有後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戲遺產何去何從?
  • 1923年,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到北京探望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姨媽時,被中國古老藝術——皮影戲深深吸引。這位美國女孩終身未嫁,用盡一生的心血投入到皮影戲的創作、演出中,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Red Gate Shadow Players),甚至在羅斯福總統執政時期受邀赴白宮演出。
  • 在病房裡,我手不釋卷,一口氣讀完了一整本書,隨著不斷的閱讀,我的身體竟然感受到了書中提到的種種超常現象,彷彿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慢慢清理我的身體。
  • 我回到了上海。帶上家鄉的土特產,和賠償款裡的一部分錢,專程來到王一鳴律師的辦公室。感謝他為我無償提供的法律援助。 王律師接待了我,他不肯收我帶給他的禮物。當我拿出錢時,他更是堅決拒絕。他說:「小夏,以後你的路還長,你留著這筆錢好好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