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良知台北十九日電)台灣日前豪雨不斷,令許多有意購屋者擔心。房屋仲介業者表示,要避免買到淹水屋,就要多了解台灣政府相關的淹水歷史紀錄、多問問當地民眾,如果連閱歷豐富的地方耆老在當地都沒見識過淹水情事,那絕對是個風水寶地,未來淹水機率是微乎其微,民眾大可放心買屋。
豪大雨或颱風使房子泡在水中,不僅性命身家受到嚴重威脅,若是經常淹水地區,還導致房屋轉手困難,銀行貸款也興趣缺缺;反之,房子位於「乾爽區」,既能保值,還可賣個較好價格。所以在買屋時如何找到不淹水區,就成為購屋民眾最關心的話題。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協理張欣民表示,會不會淹水主要得看天候、區位、地勢高低以及都市排水設施是否良好等條件。儘管雨量過大,排水措施一時難以宣洩積水,當然容易成災;不過一般而言,房子會淹水主要是地勢較低漥,或防洪整治與排水工程未完善所致,有時施工、人為因素也是造成房屋泡水的元凶。
以過去淹水經驗來看,經常淹水的地區以前者為多,後者僅是偶而淹水,只要用心詢問,可以略知一二,台北市地區還可查詢台北市政府養工處提供的易淹水地區網頁(www.med.tcg.gov.tw/water/water.htm)作為參考依據。相對於這些易淹水區,從不淹水區或較不容易淹水區便可容易篩選出來。
以民國90年9月的納莉風災為例,當時颱風滯台時間超過80小時,降雨量打破台北市70年來的淹水紀錄,將三分之二的台北市淹成水鄉澤國,全台房屋地下室淹水達6千多棟。如果連災情如此嚴重的納莉颱風都能倖免於難,顯示已通過最嚴厲的現實考驗,未來淹水的機率應是微乎其微。
以歷史資料來看,台北市包括像是石牌、北投、大安地區,以及台北縣的板橋等部份地區或路段都是不曾淹過水的「乾爽區」。且根據信義房屋各直營店的歷史資料,當時由於這些地區的主力商圈大多沒被水淹,因此買方詢問度高,其房屋交易表現當月還紛紛創下成長1至2成的佳績。
如捷運施工或閘門沒關好等人為疏失所造成的淹水情形,再度發生的機會不大,民眾大可在淹水事件過後放心買屋。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統計,因施工、人為因素造成淹水的地區,在淹水後1、2個月的市場表現,其房屋成交量常會出現短暫縮小後再明顯放量的情形。
因此即使90年納莉風災重創台北市東區,災後2個月中山、松山、信義及內湖等地區,房屋交易仍出現補量情形。93年8月艾利風災,因捷運箱涵被大水衝破造成三重水患,有1萬4千多戶受災,但短暫利空後,全年房價仍上漲1到2成,捷運站附近漲幅更高,甚至出現屋主惜售情況。
房屋仲介業者也提醒欲購屋民眾,有些長年淹水區,若其淹水原因已完全根治,以往的淹水紀錄便可一筆勾銷。如二重疏洪道完成後,三重地區已很少出現淹水情形,木柵河堤、中永和瓦瑤溝一帶防洪工程整治完成後,也很久沒有出現大淹水的災情。汐止以前逢水必淹,但在員山子分洪道完成後,淹水情形也改善很多,這是民眾參考過去淹水紀錄時所必須留意的地方。(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