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附近,以前有位賣燒餅油條的山東伯伯,餅做得真好吃,我常常走了二十多鐘的路去光顧。
有一次,忍不住問他:「你的燒餅為何這麼好吃?」
老伯伯笑得可開心:「我只會做燒餅,不做好誰來買?」
說的也是,不做好誰來買呀。
他每天都咪咪的,一定很開心。
「為何很開心?」
他說,他是個照顧人家的胃的人。
這句話可有學問了,我這些年來才想通,原來他把賣燒餅當成志業看待,很慎重的替人做出最好吃的東西,當然開心。
我認識一位老師,把教學一事當成很慎重的事看待,孩子不會的,他並不責怪,反而回家思考,到底那裡說不清楚了。舉例來說,四乘以五是多少?學生不懂時,他會回頭想,這個乘字是符號,有些孩子恐怕不易理解,改個說法便好,他說乘改成個便好多了;於是四乘五便改成四個五;還有人不懂,他會改成四個柑橘有五堆,共幾個?孩子便都懂了;除,在他心目中便是分給;加,則是多一個;至於減,便是少一個了。
他對教育的執著令人感動,我說他是教育工作者。
老師是職業,教育工作者則是志業了。
有位同學當醫生,開診所,他視病猶親,常常提供別人養生功法,並且建議病人少吃藥多運動,他有一句口──天天做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百病不會到。
他的診所裡最多的不是,而是分贈病人的養生小傳單。
他的願很大,希望醫院沒病人。
那他怎麼辦?
老友笑著,去吃西北風。
醫生是職業,但他把醫生一職當做志業,像似別人的養生菩蕯。
讀書幹嘛?
找個好職業。
不!
做個有志業的人。
我是心理師,比較像職業。
改成當作家,寫很多書替人安安心,叫做安心的人,就是志業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