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日訊】衛生署昨日繼續跟進私家診所醫生李世澧懷疑配錯藥事件。繼日前在配錯藥的病人中發現兩人已經死亡後,昨日再發現有一名69歲女子死亡,使死亡個案增至3宗。衛生署已透過警方將案件轉介死因裁判法庭跟進,而警方重案組昨日再到診所調查。
新發現已經死亡的69歲女子是一名長期病患者,她於1月31日向李世澧診所求診,獲處方標籤為「Simethicone」的藥物,到3月13日,她在聖母醫院死亡。而之前發現的兩名死者,分別是一名83歲老翁及一名86歲女病人。
截至昨日,懷疑受到配錯藥影響的152名病人,仍有20人未聯絡上。衛生署人員根據這些病人的地址,將信件放在他們的信箱,提醒他們同衛生署聯絡。
私家醫生配藥程式將檢討
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日談到配錯藥事件時表示,最重要是找到所有受影響的病人,及確認他們是否健康良好,而事件起因就交給警方調查以及死因裁判庭跟進。
至於將來如何進一步改善,周一嶽表示將會檢討私家醫生配藥程式,而長遠則鼓勵私家醫生集體執業,這將有助推行醫藥分家。他說,現時私家及公立醫院,以及一些集體應診醫務所都已經做到醫藥分家,而只有各別經營的私家醫生還未做到。但他認爲,由於一般私家醫生只會處方100至200種藥物,所以出錯的機會不大。
周一嶽又說,今次懷疑配錯藥事件也反映公私營部門的病人病理紀錄需要加強交流,當局將會進行研究。
醫藥分家 各方看法不一
香港西醫公會贊成政府鼓勵設立更多集體應診醫務所的建議,認為對病人有更大保障,但亦指出在實際執行上有一定的困難。西醫公會主席楊超發解釋說,醫生可以在集體應診的醫務所就病人的情況交流意見,病人亦可得到較全面的服務,而個別醫生亦已在屋邨試行這個計劃,不過由於合夥人之間容易涉及技術及其他方面的爭拗,很多合夥個案都以失敗告終。
楊超發又說,西醫公會已就私家醫生李世澧懷疑配錯藥事件,向會員發出指引,要求醫生親自訂購藥物及在收貨時親自檢查,不要更改藥物標籤,以及在護士派藥予病人前再進行覆檢。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就說,本港愈來愈多集體診所,相信會成為趨勢,希望當局在政策上配合。他又建議醫院管理局設立病人病理紀錄交流平台,加強公私營醫療服務交流,但由於涉及私隱問題,需要詳細研究。郭家麒又說,醫務委員會守則規定診所配錯藥責任一定在醫生身上,因此西醫李世澧懷疑配錯藥事件絕不能以診所太忙或護士配錯藥做藉口。
至於實行醫藥分家來解決有關問題,郭家麒認為只是將問題由診所搬到藥房,因為現時的藥房質素參差,而且有不少投訴指藥房販賣受管制藥物,因此他建議醫護界提高警惕,確保專業水平。他又同意所有醫務人員,包括私家診所的助護,都要接受一定程度有關配藥的訓練。
藥劑師指醫藥難集一身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教育資源中心總監崔俊明則強調,醫同藥是不同專業,要將兩個範疇集於一身,實在難以照顧周全。
崔俊明在一個電台的節目中表示,理解政府對醫藥分家的顧慮,他認為如果政府真想推行,可以加強培訓藥劑師,令藥劑師的數目可以配合到醫藥分家的發展。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