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8日訊】近來年輕人的中文語文能力下滑,令人憂心。商周出版社在昨天「五四」文藝節與「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共同推出新書《自豪與自幸》,書中邀集余光中、琦君等多位國內知名的大師級文人、作家,共同分享他們的國文學習經驗、與國文老師的互動,以及個人體悟與對中文這個語文的特殊感情,希望重新喚回大家對學習中文的熱情與重視。
《自豪與自幸》(商周出版)一書共集結二十多位大師級文人作家的精彩作品,包括余光中、余秋雨、張曉風、琦君、王鼎鈞、張拓蕪、白先勇、隱地、廖玉蕙等多人,他們與讀者分享學習國文的一段感情,不論是學習國文的啟蒙老師、童少時代接觸的國文課,或是在生活中尋常可見的「書寫語言」,在名家的筆下都閃爍著熠熠光芒,觸動人心。
商周出版社社長何飛鵬表示,現在許多青年學子只重視外文的學習,忽略了中文的精進學習,但外語佳、中文差,恐怕最多也只對了一半。現今國語文教育東搖西擺,輕重不分,吃苦的是年輕的孩子,茫然的是家長老師,如何提供下一代正確妥適的中文教育環境與政策,已是刻不容緩的事。為此,商周出版社在二年多前便推出「中文可以更好」系列,就是希望讓大家能夠重新認識中文,提升國語文能力。
余光中昨天同時以「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總發起人的身份出席這場新書發表會,並發表「搶救國文教育聯盟」行動宣言。余光中表示,台灣的文化界近來在外語與方言之間,正面臨日漸嚴重的價值危機,我們的社會爭學英文不遺餘力,但對自己的母語卻並不重視,不少人中文不通也不以為恥。這樣的結果是,荒廢了母語,也沒學通外文。
有鑑於此,余光中等多位「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的成員,特別與商周出版社共同邀集二十多位知名的文人作家,分享個人學習國文的經驗與對國文的深厚感情。商周出版社表示,閱讀本書,名家對中文的深刻情感將撼動你,喚醒你對這個語言又自豪又自幸的情愛。
余光中在《自豪與自幸》(商周出版)發表「自豪與自幸」文章,透過優美的文字,與讀者分享那段國文啟蒙時光︰就這麼,每晚就著搖曳的桐油燈光,一遍又一遍,有時低徊,有時高亢,我習誦著這些古文,忘情地讚歎駢文的工整典麗,散文的開闔自如。這樣的反覆吟詠,潛心體會,對於真正進入古人的感情,去呼吸歷史,涵泳文化,最為深刻、委婉。
琦君在《自豪與自幸》(商周出版)則相當懷念她的兩位中學老師,雖然兩位老師風格迥異︰一位是執著要求學生寫文言文、反對白話寫作方式的馮姓老學者;另一位則是新派人物,鼓勵學生接觸新文學的吳老師,但這兩位老師對琦君學習國文的啟發,令她十分珍惜,也讓琦君始終抱持著「不薄今人愛古人」的虔誠心意,從事創作。琦君說,那位馮老師曾鄭重告訴過她們︰「我要你們趁年紀小,記性好,先把古文詩詞多背一點,打好底子,以後寫白話就比較文雅了。」如今她回憶這段往事,欣幸自己能在讀了些許古典文學之後,接受新文學的洗禮。
為了讓年輕一代也擁有良好的古文學習環境,「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昨天特別發表宣言強調,他們要堅決反對如此「政教合一」的不當操作:反對高中國文的時數由每周五節減為四節,反對文言文的比例由百分之六十五減為四十五,反對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為任其自生自滅的選修!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