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预测,神经网络官网-彩票预测,神经网络开户-彩票预测,神经网络注册

男人穿「清涼」也是省能源

劉蓮弟(公共服務業)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8日訊】國內日前舉行的「因應京都議定書策略高峰論壇」,就台灣「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出建言,建議政府應激勵並推動產業自發性節能行動。同時,台灣也必須從過去的消耗型消費社會,轉而追求節約型的經濟社會。

對一般民眾而言,防止地球溫室效應的「京都議定書」的內容似乎是政府要做的事情,台灣社會顯然沒有自上而下展現出應付未來艱鉅挑戰的決心和共識。

但一項由行政院主計處公佈的數據,卻顯示出問題的嚴重性,台灣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二氧化碳為最大宗,占所有溫室排放氣體的八成,平均每人每年排放量為十一點五九公噸,若依照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標準,台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全球第二十二名,這個數字恐怕讓台灣政府和民眾不能再置身事外,當正視環境問題的嚴峻性了吧。

這也讓筆者想到先前的一則新聞報導,日本上班族的制式穿著,今年夏天可能因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倡議而變成話題。

小泉希望日本的企業家今年夏天輕裝便鞋,把單色的領帶和深色的西裝夾克留在家中,換掉上班族標準的行頭,穿上休閒風格的服飾。這是日本首相推動節約能源的計劃之一,這樣可以讓辦公室和政府辦公機構使用較少的空調系統。因此,只要企業家和官員願意解開領帶,找些讓自己涼快的方法,就可以達成目標。

小泉也透過優良示範帶領這股風潮,他以京都議定書為綱領,展開讓日本達成協議書中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全國性運動。他宣誓,要在今年夏天和他的內閣成員一起穿著開領襯衫和露出手臂的衣著,共同為這項目標努力。

小泉的節約能源理論根於一個信仰,即企業的中階經理人會追隨老闆。他相信風格的革命可以自上而下展開,所以他要企業界領袖一起響應。

日本環境部門雖然沒有辦法預估這麼做會節省多少能源,但大多數民眾都認為,這顯示了在全球暖化的問題下,日本人民願意身體力行的意願。

日本媒體稱這種現象為「清涼的生意」。

至少,小泉的倡議帶給我們一個啟示,作為一項需要全球共同遵守的國際公約,台灣不能自外其中,台灣也要忍受和戮力改變日漸惡化的地球生態環境。@(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3月30日滬深兩市綜合指數繼續下跌,導致“破淨”個股增加到107只,比去年“9.14”行情時,“破淨”個股27只猛增了4倍之多,創下中國股市“破淨”個股歷史新高,同時又是滬綜指創下6年來的新低。股市在如此惡劣的金融生態環境中成長,就難以擺脫重蹈震驚世人的“捷克現象”的覆轍。捷克在經濟轉軌過程中,國內經濟一度發展較快,曾在1997年有1716家上市公司,到了1999年只剩下301家,82%的公司退市。目前中國的股市有些部分很像當年捷克的股市。若不趕快“修理”,恐步捷克後塵。
  • 【大紀元4月3日報導】找回新聞專業本質專題(一)(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三日電)台灣的電視新聞頻道數量多,在商業競爭的情況下,新聞媒體往往為追求收視率,犧牲了新聞品質,造成政治口水、八卦新聞滿天飛,閱聽人也被迫每天暴露在這些無關民生或公眾利益的訊息中,傳播學者一致呼籲應改善台灣新聞媒體生態環境,找新聞專業本質。
  • (大紀元綜合報導)台灣最近兩週,電視主播的八卦緋聞,成為各大主流媒體追逐的焦點,傳播學者與媒體專家憂心台灣主播藝人化的現象,一致認為,主播應回歸新聞工作者本質,加強新聞專業涵養。並呼籲應改善台灣新聞媒體生態環境;另民眾可以「拒看、拒聽、拒買」等實際行動抵禦惡質新聞。
  • 據俄羅斯REGNUM新聞社4月6日消息,「阿穆爾」地區一名為「阿穆爾 索埃斯」 生態環境社會組織的領導 彼得 奧斯泊夫 向該新聞社記者透露,俄羅斯和中國在「阿穆爾」地區合作發展的畜牧業和農業嚴重污染了阿穆爾河的主流,中方的做法給「阿穆爾」地區帶來的損失將比阿穆爾本地區的開發大84倍。
  • 】(大紀元記者古清兒採訪報導) 1998年,在聯合國倡議的「國際海洋年」下,來自中央14個部委組成的「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來到了廣東省南澳縣。經調查發現,素有「粵海明珠」之稱的南澳縣為了發展經濟,到處炸山填海,使原本秀麗的海島滿目瘡痍,海洋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當時在全國人大環資委邀請下,帶領記者團揭露報導有關領導貪污腐敗及破壞南澳島的生態平衡的環保英雄,遭到報復性打擊,多年來過著逃亡生活。
  • 房地産的無度開發,造成了一大批沒有得到妥善安置的拆遷戶;私有工業、地方工業的盲目建設,引起嚴重的生態環境惡化;官員的貪污腐敗,公檢法的貪贓枉法,不僅使貧富差距拉大,更使民衆心理失衡;以及人權迫害,信仰迫害,使中國的受害群體日益擴大,各種社會矛盾深刻激化。
    在一個世界出名的管制嚴厲的政體下,仍不斷發生大規模群體抗議、上訪事件,表徵這種矛盾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 根據最新的生態環境調查顯示,目前酸雨危害已經覆蓋了四川全省21個市、州中絕大部分地區,覆蓋面達80%。四川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損失高達113億元,其中酸雨每年對全省農作物造成的損失就達60億元。
  • 作為社會都市化的副產物﹐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正在進一步惡化﹐並已成為一個人們所必須面對的全球性問題。解決這一難題的最佳方案﹐無非是重建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被譽為“21世紀生命之核”的‘兀水’正是帶給我們上述解決方案的天然使者。
  • 【大紀元4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於國香港二十二日電)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珠三角正面臨嚴重污染問題,根據最近完成的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顯示許多灌溉水源受到污染,導致土壤的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物更已進入蔬果,危害人體的健康。
  •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種植轉基因水稻的中國農民的收成較高,使用的農藥卻較少,因此,他們比那些種植普通水稻的農民較少報怨身體有不舒服的感覺。這是有關種植轉基因食物是否明智的最新研究結果。

    *中國多年研究轉基因水稻*

    專家說,中國在90年代中期開始研發轉基因水稻。這類雜交稻米含有能夠抵抗病虫害的不同種類水稻的基因。中國政府在批准市場銷售這類大米之前希望能夠證明這種大米的品質。目前,轉基因大米還沒有得到銷售許可。

    位於美國新澤西州新布侖斯維克的羅格斯大學農業教授卡爾·普雷說,他和他的同事在1999年開始研究轉基因農作物,當時,人們開始對轉基因技術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可能造成的傷害展開辯論。

    他說,“當時我和我的同事們已經在中國對科學政策的其他問題進行了五、六年的研究。我們當時說,‘好啦,現在是我們停止辯論的時候了,我們真的從中國農民那裡了解到轉基因農作物影響的一些重要統計數字。’”

    *研究報告:轉基因水稻有重要經濟效益*

    在《科學》雜誌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在2002年和2003年兩次比較了中國兩個地區種植的轉基因水稻跟其他種類的普通水稻的區別。

    科學家們發現,種植一種轉基因水稻的農民的收成比種植其他各類普通水稻要高出9%。研究數據還顯示,種植轉基因水稻的農民每一季水稻只使用一次農藥,而種植傳統水稻的農民每季差不多要用四次農藥。

    普雷教授說,種植轉基因水稻的農民跟那些經常暴露在大量農藥的水稻種植者相比較,從來沒有報怨有頭痛、噁心和皮膚紅腫之類的病痛。他說,“所以,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根據我們取得的證據,我們認為,在病虫害是主要問題的地區,這些變種水稻能夠產生重要的經濟效益。”

    *綠色和平:轉基因食物非最好選擇*

    德國綠色和平組織的克里斯托夫·鄧恩說,應該運用一些自然方式在生態環境中消除農藥,例如,農民可以每年種植不同的穀物來避免某種害虫。但是,鄧恩說,轉基因食物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說,他不知道食用轉基因變種穀物是否安全。鄧恩說,“一些在老鼠身上做的試驗明顯顯示老鼠對這種水稻所產生的毒素具有某種免疫反應。因此,我們認為不應該種植這種水稻,也不應該食用它。”

    即使政府認為像水稻這類轉基因變種食物對人體和環境都是安全的,在轉基因食物成為全球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前還必須克服公眾中的強烈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