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范正祥╱專題報導] 國民身分證將於今年7月1日開始全面換發,內政部支持換證需按捺指紋,但定案還得聽命行政院,內政部配合政策裁示作業。
內政部次長林永堅不諱言,「內政部最期待的是按指紋的目標能夠達成」!他說,這還要立法院的支持才可以;如果強制要求捺指紋有困難,沒辦法完成法定,「可不可以用鼓勵的?民眾按指紋,這也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內政部是於民國八十三年間,廣徵各方意見將採捺國民指紋納入「戶籍法修正草案」,經多年努力溝通爭取,八十六年5月21日總統令修正公布「戶籍法」,其中第八條內容清楚規定,「國民請領國民身分證時應捺印指紋錄存」。
當時為配合每十年換發國民身分證的期程,將執行戶籍法蒐錄指紋的規定與全面換發國民身分證的計畫相結合,期能合併執行。
不過,數年來國民身分證的換發因考量與健保卡是否合一及經費過鉅等問題,延宕多時,指紋蒐錄隨之延誤。
身分辨識的方法有多種,例如密碼、簽名、身分證、印章、虹膜、指紋、臉型、DNA等,為何獨鍾指紋?
內政部論析,虹膜、臉型、聲紋等易因受傷或病變而無法辨識;而虹膜辨識需使用專用攝影設備截取虹膜影像,價格是所有辨識科技中最昂貴,操作也較複雜,使用時較不自然也不舒服,紅外線直接照射視網膜更有傷害眼睛疑慮;DNA技術相當複雜,是所有生物辨識方法中非必要不輕易使用的一種;指紋具有眾人各不同,永久不變的特性,方便、快速、有效。
內政部評估,如果能夠順利建立國民指紋檔案,對維護社會整體治安、嚇阻犯罪、保障國民個人法益,將可以發揮極大功效。
以保障國民個人權益為例,可用來防止冒名頂替、防止雙重身分、防止殘障兒童走失、移民身分確認、替代印鑑,也可以確認遊民、路倒病患、失智老人身分,及在必要時能夠快速確認意外災害罹難者的身分。指紋未來更可逐步推廣於證照申請、入出境管理、社會福利等全方位應用。
關於台灣社會對捺印指紋的接受度﹖內政部從八十九年至九十二年間蒐集的地方便民措施經驗或委外進行的全省民調數據,都顯示有高達七至八成的「多數民意」支持捺印指紋。
至於有人擔憂指紋建檔後,個人資料是否有外洩或遭受不當運用之虞?內政部強調,現有指紋電腦系統採用封閉系統,外界無法透過網路連線侵入盜取複製指紋;指紋資訊的管理與運用機制,濫用如何處罰,及如有運用於犯罪偵防需要時,應否經法官、檢察官許可?都可以透過訂定規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