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高醫昨發布全世界首例同時進行五個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不需要固定釘及固定板,該病患為六十三歲老太太,洗腎十多年,第二至第七椎間盤嚴重退化,長期無法躺著睡覺,手術後追蹤至目前已將近三年都沒有問題,高醫計畫今年8月在國際最有名的神經外科及骨科國際期刊發表。
高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旭霖、李昆興表示,六十三歲已洗腎十多年的蘇老太太,五、六年前因為第二至第七頸椎椎間盤嚴重退化,致頸椎變形且壓迫脊髓神經,無法躺著睡覺,長久不知一覺到天明的滋味﹔而家屬也擔心老太太洗腎凝血及術後恢復功能不佳,手術與否遲遲不敢決定。
然而,蘇老太太肢體兩側劇烈疼痛,雖然給予強烈止痛藥物、復健,經過一年還是無法減緩,後來兩側下肢開始麻木無力,無法行走,只能以輪椅代步,後來竟然出現輕生念頭。
經高醫神經外科團隊核磁共振檢查,顯示病患第二至第七頸椎椎間盤嚴重退化,導致頸椎變形且壓迫脊髓神經,必須接受手術,才能解決患者肢體的疼痛及無力。九十一年8月接受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及骨刺切除手術、脊髓神經減壓手術。
由於頸椎是人體神經及血管最密佈部分,手術難度高,而神經外科團隊又要同時進行五節頸椎(第二至第七節頸椎 )之人工椎間盤置換,團隊當時就知道這將是全世界人工脊椎間盤置換節數最多的病患,手術歷時約五小時,過程順利。
手術後患者的劇痛消失,僅存些微緊縮酸痛,兩側下肢運動逐漸進步,已能自行走路,也能睡個好覺,還跟著家人出國旅遊,而且追蹤至目前,狀況仍然良好。
黃旭霖強調,高醫神外團隊執行椎間盤置換手術經驗豐富,五年前,高醫也率先同時進行三節、四節脊椎椎間盤置換手術,不需要打固定釘及固定板,突破傳統教學的概念,五年來完成二千例脊椎手術,其中頸椎手術六百例、胸腰椎手術一千四百例,而光是同時進行三節、四節脊椎椎間盤置換手術就有一百例,這些成果去年9月就發表在國際最著名的神外醫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
黃旭霖表示,其實同時進行好幾節脊椎椎間盤置換手術,重點不在技術,而是觀念,神外科不論在課堂或是臨床教學上,師承就是必須打固定釘及固定板,因此,很少有人敢突破﹔但是,高醫在五年前追蹤多例腦性麻痺患者完成椎間盤置換後,固定釘及固定板竟然會在腦麻患者慣性頭部搖晃過程中鬆脫,而人工椎間盤卻是毫髮不動,才讓神外團隊驚訝原來不需要固定釘就可以完成,突破了多節關節置換的盲點。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