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學英語(第十講)

David Lee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大家覺得看新聞很難,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好像到處是單字。但我們攤開中文報紙,看到密密麻麻的中文字,我們會不會覺得單字很多呢?不會吧,那麼看英語新聞單字太多,就代表我們的水準不夠、層次不夠。我經常告訴同學們,當你看新聞英語的時侯,你的基點不要擺在語言這個層次上。你要提昇至常識、知識、甚至經驗上。

因為你已不是一張白紙,你對社會事務有一定的認識,你要運用你的常識、知識與人生經驗,來協助你理解英語新聞。我們發現,如果你的基點愈是擺在語言這個層次上,那麼語言對你來說就愈是問題。可是如果你的基點往上提高的話,你會驚奇的發現:語言不再是問題了!

咱們開始看新聞。新聞出處:http://www.ntdtv.com/xtr/big5/aReadArticle.jsp?id=26662

在線觀看下載觀看

Rice’s trip to Beijing comes a week after China’s rubber-stamp parliament passed an anti-secession law that authorizes the use of force against Taiwan if it moves toward independence.
萊絲是在北京橡皮圖章式的國會,通過了一項反分裂法之後來到北京;這項法案授權使用武力對付台灣,假如它朝向獨立的話。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which has said it would do whatever it took to help the island defend itself, fears the new law will ratchet up tensions in the region.
布希政府已經說它將盡一切可能來協助台灣自衛,布希政府害怕這項新的法律將會提昇在這個地區的緊張。

Rice said, “The anti-secession law was not a welcome development because anything that is unilateral and increases tensions, which clearly the anti-secession law does – is not good. China and Taiwan are not going to be able to resolve this alone. They are going to eventually need each other to resolve this. And so while we remain absolutely committed to a “One China” policy, we also recognize that the most useful path ahead at this point would be to have means that reduce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萊絲說:「反分裂法是不受歡迎的發展,因為反分裂法升高緊張,是不好的。中國和台灣都不能單獨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最終需要共同解決問題。所以美國在信守一個中國政策的同時,美國也承認此時最有用的途徑是採取降低緊張的辦法。」

Beijing considers the island democracy of 23 million people a part of Chinese territory and has vowed to bring it back to the fold, by force if necessary.
北京認為2300萬人民主的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並且誓言如果必要的話,將以武力收復。

Washington switched diplomatic recognition to Beijing from Taipei in 1979, but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mandate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upply the island with defensive weapons.
華盛頓在1979年與台北斷交,而轉與北京建交,但是台灣關係法規定美國應該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

Rice also said a European Union plan to lift an embargo on arms sales to China might alter the military balance in Asia, where the United States stations armed forces.
萊絲也說,歐盟計劃解除對中國的武器銷售禁運,可能會攺變亞洲的軍事平衡,美國在亞洲有駐守軍隊。〈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5年2月25日,筆者David Lee在東海大學良鑑廳作演講,校長程海東先生親自蒞臨致詞,演講題目是:「如何從時事學英語」,現場有一百多位來賓,盛況空前,整個國際會議廳幾乎坐得滿滿。可見很多人都很渴望能夠看懂英語新聞,只可惜不得其門而入。
  •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於1993年7月26日台大EMBA畢業典上重申終身學習的重要,並鼓勵大家每天花半小時至一小時閱讀英文報紙,培養閱讀英文的速度和樂趣,以助於吸收國際間最新最快的資訊。
  • 如果有搭飛機經驗的人一定都知道,大家一進機艙門第一件事就是:拿報紙。那麼中文報紙一會就拿光了,英文報紙就還剩一堆在那兒。如果你也能拿起一份英文報紙來看,不僅消磨了時間,英文還在進步當中,旁邊的乘客也會對你另眼相看呢!
  • 想想看:老外到台灣來,到華人世界來,他會看英語學習雜誌嗎?不可能嘛!那他們會看什麼?經常看到老外走在街道上,在車上,在咖啡廳裡,經常手裡拿著都是一份英文報紙。那麼我們不是應該讀他們所讀的、聽他們所聽的、看他們所看的嗎?這樣才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跟他們聊嘛!因為兩個人讀不同的小說,看不同的電影都很難有共同的話題嘛!但是你談九一一、南亞大海嘯、兩岸關係等等,那就很有得聊,因為透過媒體,大家都知道嘛!
  • 絕大多數人都為「背單字」所苦,背單字真的是很苦。但更糟糕的是,只要你在背單字,就註定你會「忘」單字!其實除了小學之外,單字根本不是用背的,你有沒有看到美國人在背單字呢?背單字的量也是很有限的。單字其實是被pick進來的。
  •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從媒體中獲知大量的資訊。那麼如果我們所獲得的資訊是透過英文的型式來取得的話,是不是也代表着我們每天正使用大量的英文字彙呢?作為現代人,如果一個月不接觸新聞媒體,是不是彷彿與世隔絕了呢?那麼反過來說,如果你數十年都沒有接觸英文媒體,是不是失去了大量吸收與運用英文字彙的機會呢?也就難怪英文單字少,也就難怪背過的英文單字很多都忘記了嘛!
  • 語言其實是一種習慣。那麼根據心理學與廣告學的理論,一個習慣的形成至少要經過21次的重複才會形成。所以我們很多人常自嘲:我記憶力不行,一個字背了三次還記不得。其實不用自卑,三次哪能記得,要21次啊!但是誰能夠背一個單字背21次呢?誰有那個時間?誰又那麼無聊呢?其實若使用英文新聞媒體作為學習的工具,那21次就很容易達到了,比如在國際上被控種族滅絕罪(Genocide)的「江澤民」這三個字,燒成灰我們都不會忘,為什麼?因為從媒體中聽到、看到不下於百次、千次、萬次啊!

  • 恭禧大家已經學會了看懂與聽懂一則英語新聞。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不僅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時也是登堂入室的一塊敲門磚。前七講中我們們以新唐人三月十四日的英語新聞作為範例,從這一講開始我們將帶大家看三月廿二日的新聞。這則新聞中的頭條,是美國國務卿萊絲訪問中國的新聞,焦點有二,一是北朝鮮的核武問題,二是反分裂法的議題。
  • 想要看懂英語新聞,語言(Language)其實是最低的一個層次,再往上是常識(Common Sense),常識還不夠,再往上是知識(Knowledge)。知識還不夠,再往上是經驗見識(Experience)。再往上是視野(Vision),再往上是洞見(Insight),再往上是智慧(Wisdom)。

  • 很多學英文的人都推薦通過看電影來提高英文水平,因為通過電影裡真情實景的英文,可以鍛練英語聽說,尤其是糾正發音,增加詞彙量,同時可以開拓視野,增進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