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孫承4月18日報導)台灣將在5月中旬舉行國民大會代表選舉。這次選舉從很多方面來說都是一次十分獨特的選舉,而且其結果被認為將會對台灣今後的政治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
國大代表將表決修憲案
台灣立法院去年夏天通過了一項影響深遠的憲法修正案,其中包括公民直接就憲法修正案進行投票、以及把立法委員的人數減少一半等內容。
台灣憲法規定,最遲在5月26日前要選出300名國民大會代表,對修憲案進行表決,完成修憲程序。台灣的中央選舉委員會已經決定國民大會代表的選舉在5月14號舉行。
政治版圖劃分打破傳統
這次選舉從很多方面來說都是一次十分獨特的選舉。選民這次並不直接選舉某一位具體的候選人,而只就政黨在修憲案問題上的立場進行投票。而目前民進黨和國民黨都表示支持立法院去年通過的修憲案。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盛治仁說,這就打破了傳統選舉中藍綠分明的界限。
盛治仁說:「國民黨和民進黨採取一樣的立場,親民黨跟台聯採取一樣的立場,切開了過去藍綠之間意見上的差異。」
選舉單一選區有利大黨
而這次之所以出現這樣罕見的政治局面是因為,在立法院去年通過的修憲案中包括將來一個選區只有一位候選人席位的內容,而目前台灣一個選區可以有好幾個立法院席位。盛治仁說,人們普遍認為,這種所謂的單一選區制對比較大的政黨有利。
盛治仁說:「單一選區對小黨很明顯是不利的,改成單一選區後,台灣的這些小黨在台灣的政治勢力一下就消失掉了。所以他們(反對)也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考慮吧。」
淡江大學公共管理系教授施正鋒說,雖然在台灣政壇表面上是藍綠兩大陣營的競爭,但是在兩大陣營內部民進黨和國民黨也要鞏固自己的地盤。
施正鋒說:「所以說變成今年的修憲很明顯的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各自要把親民黨和台聯邊緣化。」
對各政黨總體表現最新檢驗
此外,由於這次民眾投票的對象不是個別候選人,而是針對修憲案的立場,以政黨為投票對象。所以,這次選舉也被認為是在去年年底立法委員選舉後,民眾對各政黨總體表現的最新檢驗。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永明說:「在這個3黨之間的得票比例的增長,可能對未來政治發展和板塊的移動有一些比較關鍵的效應。」
修憲內容涉及一敏感議題
雖然國民大會將要審議表決的修憲內容並沒有涉及兩岸關係問題,但是,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盛治仁說,修憲案中有關公民投票的部份間接地觸及到了兩岸關係中一個敏感的議題。
盛治仁說:「這次修憲案有一個部份是把公民投票的機制放到憲法裡面。他們認為說,這樣的做法等於是,未來台灣如果要提修憲案的話,如果這個新憲法通過的,以後就經過公民投票,而不是經過國民代表大會的投票。」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永明說,主要是「修憲」這個詞以及本身這種作法對北京來說比較敏感。
楊永明說:「也就是說,也許北京的領導人會擔心,既然會有第一次,也許還有第二次,將來類似的這些動作,那這些動作會不會有所謂的暗渡陳倉,聲東擊西的效應,這是他們所擔心的。」(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