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十七日電)有意參選台北縣長的立法委員周錫瑋回復中國國民黨籍,為縣市長選舉的超級戰區選情投下震撼彈,外界關注親民黨內是否出現「骨牌效應」;親民黨與中國國民黨在各縣市共推代表競逐百里侯的可能性有多高,也備受矚目。
目前親民黨內有意參選縣市長的立委包括劉文雄(不分區)備戰基隆市長、鍾紹和(高雄縣)角逐高雄縣長、徐耀昌(苗栗縣)進軍苗栗縣,在周錫瑋「投藍」後,李鴻鈞(台北縣)就展現入主台北縣的企圖心。
此外,立委陳志彬(南投縣)角逐南投縣長,前立委謝章捷與鄭美蘭分別投入彰化縣與宜蘭縣戰局,前立委參選人陳琪惠也有意在新竹縣披戰袍。
周錫瑋事件後,外界都在關注是否有「骨牌效應」。一名擬參選縣市長的立委分析,這一波只有周錫瑋會出走,因為國民黨初選登記將截止,周錫瑋擔心一旦國民黨初選結束,屆時再要求國民黨與親民黨協調的可能性降低,只好選擇此時出走,加入國民黨初選。
親民黨幹部指出,周錫瑋的大動作其實並不聰明,因為他低估國民黨內有意參選縣長的立委反彈,且去年立委選舉時的紛爭,使得親民黨台北縣立委也不可能無條件支持周錫瑋,或許這也是親民黨未有立委繼續出走的原因之一。
一名親民黨中部立委也持相同看法,認為親民黨應等國民黨內初選過後,不論誰出線,其餘落敗的國民黨立委勢必反彈,屆時若能順利接收這些反彈者的支持,對選情未必不利。
有意角逐百里侯者觀望泛藍的合作,親民黨內部也不是完全沒有隱憂。首先,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的選情,將成為立委選後民眾對政黨認同度的檢驗。「扁宋會」後泛藍選民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路線的質疑,加上資源缺乏,若選情不佳,勢必壓縮與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談判共推代表參選的空間。
黨內分析,若國代選情不佳,黨內部分人士可能究責於立委選後的宋楚瑜路線,可能賦予第二波出走立委的道德正當性,如此可能埋下分裂種子。
親民黨組織部主任黃泮宮坦承,縣市長選舉前,能讓國民黨與親民黨協調共推人選的最重要因素,仍是「實力原則」,如果協調只是要親民黨退選,「就不用協調了」。 縣市長選舉是去年立委選後,選民對親民黨的一項重大檢驗,如何消除選民對民親合作的疑慮,又能「走自己的路」,親民黨都面臨嚴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