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十一日電)公共電視「狂飆的世代」十二日播出第六集「象牙塔與自由鐘」,片中紀錄台灣一九八0年代的學運,從最初極少數學生的秘密行動,因遇到解嚴前後台灣社會的劇變,終於擴大為校際的串連。
受訪者有林佳龍、郭文彬、劉大福、劉一德、曾昭明、蕭新煌、顏萬進、李文忠等人。
一九七八年底,美國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隔年高雄爆發美麗島事件,經過一番逮捕與軍法審判,社會上一片肅殺氛圍;但不少人開始同情黨外,翌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黨外多人當選。 以往學校的高壓管控,迫使極少數的異議學生大都在校外活動,但這時在台大校園內出現了一個秘密的行動團體,以校園民主改革與追求言論自由為目標的五人小組,開啟了八0年代學運的序幕。他們的訴求是台大學生代聯會主席產生的方式,應由全體學生一人一票普選產生。
一九四五到一九四九年之間的學生運動,基本上是左翼的學生運動,保釣運動則是民族主義運動,到了八零年代,屬於自由主義的運動,伴隨台灣社會的資本主義化而來的學生運動屬於自由主義範疇。
各校的學生開始了第一次的接觸。想當然耳,學生運動面臨校方的壓力。一九八五年台大代聯會通過普選案,但遭校方否決並懲處在校遊行的學生。
一九八六年在彰化縣鹿港,為了反對美商杜邦公司設廠,一千多位民眾走上街頭,這是台灣社會八0年代一連串抗爭運動的開端,也開啟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道路。
一九八八年的五月二十日,長期被忽視權益的農民,因農產品價格低迷走上街頭,爆發了流血衝突。坐在遊行隊伍前的都是學生。學生樣遭到校方嚴厲的處罰。在學校高壓箝制下,其他改革派社團紛紛聲援校園。
當台大抗爭活動展開之初,在政治大學裡出現了全國第一份,追求校園民主的地下刊物「野火」,野火從北到南一路延燒。
不過,當時的學運團體大都是秘密的組織,而成功大學因為抗爭而將學運公開化;東海、中央、成功等大學也相繼有著相似的抗爭訴求。
為了突破校方的管控,同時凸顯了執政黨在校園運作的問題,一九八七年一月,國民黨將知青黨部遷出公立大學。
另外,一九八六年九月民主進步黨成立,對比校園社會更為開放。一九八七年三月台大自由之愛為大學法修法,到立法院請願,開啟往後的抗爭。學生持續地抗爭,也換來校方不停地懲戒。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八日,就在解嚴後的第三天,各校學運社團組成第一個校際性的組織大革會,針對大學法改革的共同議題,大革會開始運作。除了彼此協助各團體散發地下刊物外,若遇到校園內有抗爭活動,各校的成員也會到場聲援。
一九八八年政府解除報禁,立法院通過集會遊行法;一月十三日總統蔣經國去世,李登輝接任總統。多年抗爭後,台大終於在同年舉行首次的學生會會長普選。同時,在校外仍然積極進行大學法的請願。
在大學法請願的遊行中,學生衝撞多年後,終於看到老師也公開行動。
緊接著一九九0年三月的「野百合學運」中,對台灣校園和社會都產生了重大的衝擊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