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高淨值戶 節稅比賺錢重要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專訪復華銀行城東分行理財專員蔡靜姿以她的資深證券業務經驗,特別提醒高淨值戶,就算是投資最穩健的基金,一樣可能會賠錢,所以,有錢人理財,應該從節稅的方向思考,比賺錢更來得重要。

蔡靜姿去年第四季建議客戶將資金轉進歐洲,同時在今年初發出下車令,客戶普遍都獲利落袋,但她謙虛地表示,買基金雖然不像買股票一樣大幅波動,且即使有理財專員從旁建議,畢竟理專不是「股神」般個個神準,買基金一樣也可能會賠錢。蔡靜姿說,在她所接觸的客戶裡,有不少高資產是來自於繼承前一代的財富,這些客戶平均年齡在40至75歲之間,對他們來說,每年27萬元的投資儲蓄特別扣除額,根本就不夠用,而且普遍光是租金的收入,就讓他們必須適用個人綜合所得稅40%的最高稅率,更別說加上其他定存與投資的收益,因此,對這類高淨值客戶,理財目的反而是節稅比賺錢重要。

尤其是遺產與贈與稅部份,每人每年100萬元的免稅贈與額度也遠遠不敷所需,以父母兩人每年只有200萬元額度免稅,子女也不只1、2個,所以,對未來高額遺產的移轉問題,也亟需透過節稅理財方式來解決。

蔡靜姿指出,對於這類高淨值客戶,理財方向應該注意各種投資工具之間的稅負差異,以及投資報酬之間的比較,例如同一筆資金如果只放定存,目前3年期定存利率才1.7%,利息收入還是超過27萬元免稅上限,如果購買保險,鎖定利率2.3%到2.5%,不但高於定存,且保險給付免稅,不必面臨40%所得稅的威脅。所以買保險應當成是一種理財手段,而非「唱衰自己」。

蔡靜姿強調,台灣人善儲蓄,賺到錢就存銀行,社會上為數龐大的高淨值客戶,在過去通貨膨脹、高利率的時代,把錢存進銀行等著坐領利息就可安度餘生,但如今碰到全球性通貨緊縮、利率走跌,理財也成為一種恐慌。以她的客戶為例,就不乏有30歲就開始將財富積極運用的例子。但還是提醒客戶,投資不能只看過去的績效,更要選對進場時機,例如2000年時進場買科技基金,結果是套到現在都爬不出來,尤其年輕族群,更不宜將財富鎖定報酬率太低的金融商品。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