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們完全不在乎孩子的童年?
這話其實說得有些牽強,但無論你如何在乎,卻又有點枉費心機,事實上,社會的氛圍便是如此,父母不得不把孩推向沒有童年的競爭之路,成了比、競、苦、忙碌、只事生產的一部好用機器。
我猜孩子有怨,但大人們何嘗不是如此,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成人都有些無奈,理智上,我們不希望孩子補習,因為時間本已不多,但翻開數學課本,你又將發現,這麼難的題目,不補鐵定不會,於是你會陷入兩難,補了,孩子會了,成績好了,但童年沒了;不補,不會了,信心跟著垮了;理智上,我們瞭解成績無用,出門工作,誰看你成績、分數、學校、學位,但少了像樣的成績,卻會淪為被歧視的對象,孩子將自尊掃地,天天苦矣,這些迷思,如果不從人生哲學,讀書的意義、目的,工作為了什麼等等哲學範疇開解,終究無解。
人只有一輩子,如果你也同意這個觀察,我想再問:「你想怎麼度過漫漫一生?」
好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忙碌一陣子之後,疲憊、憂愁、煩亂……接踵而來,回首一看,學歷、經歷都有了,接下來便是看病歷,這便是我所觀察到的多數人的一生。
這麼一來,童年也就逝去,不會再回頭了。
無論是誰,只要有一天長至成人,多半都明白,童年真重要,它是一生裡最精彩的片段,精華的十二年,記憶裡最美麗的避難所,當大人們遇上難題時,最想回歸的正是童年。
閤上眼,我開始擔心現代孩子們的生活了,如果有一天,有人這樣問:「說說看,你們的童年有什麼?」
我怕,少有人答得上來。
我的擔憂是有理由的,有一年夏天,大約是向晚時分,微風徐徐,伴著垂天而落的細雨絲絲,我一個人在球場帶球上籃,遠遠的一個社區的小朋友走來,坐了下來他的樣子應該只有小學一、二年級吧;我投籃,他盯著我看,眼珠子快速流動著,直到我汗流浹背下場休息,他冷不及防的問我:「可以陪我打球嗎?」
我回頭對他笑一笑:「可以呀。」
我們便你來我往一起練球,不知多久,天漸黑了,他竟叫我爸爸。
「爸爸!」
他的爸爸呢?他的爸爸此刻正忙於工作,天天應酬,無暇陪他,而他呢?孩子告訴他一星期補七天,今天老師請假,他便回家,來球場等待一個叫做爸爸的人出現陪他玩球,玩這件事,是他心中最美的渴望哩,也是很多成長的孩子心中最大的渴望。。
廿一世紀,地球村,忙碌,奢望名利雙收的年代,每個人都嘟嚷著提早學習,多才多藝,不可以輸在起跑點上………童年到底該幹什爢麼?
有一天,我們的孩子會不會都贏了事業,但……輸了人生?
他們會不會什麼都有,但沒有生活?什麼都會,生活不會?賺得富可敵國的財富,才發現自己是一部……好用的……機器。
我非常喜歡讀書,沒理由反對讀書,但一讀、再讀、天天讀,只有讀書高的心態便不好了;時間真的有限,單用一個算式便可窺知端伲:
24─8=16
16─10=6
6─3=3
3─3=0
看不懂,沒關係我來說明一下這則算式的意義,24是一天的時間;8是睡覺時間;10是孩子的學習時間,包括上下學與遊盪,偶爾被罰;3是玩電腦與看電視時間;另一個3是補習的時間,多數的孩子為了一分叫做功課或者學業的東西,用盡所有時間,童年還有什麼?
童年不可不讀書,但也不可以只讀書,孔子建議禮、樂、射、禦、書、術六藝,便是醒我們,除了知書之外,還該達禮,善射、騎術一流……很會玩。
否則便是書呆子,獎這一字,你懂它的意思嗎?你懂,但我有妙解,獎字上為將,下類犬,表示將要變狗的人會得獎;優一字我也有另意,左為人,右是憂,意指憂優秀的人很憂愁;傑,亦復如此了,左是人,右是暴君夏桀的桀,表示傑出的人很兇暴;讀書讀成如此,我想不要也吧了。
為了你好?這一句話,從我的童年聽到現在,愈聽愈諷刺,孩子完全無法決定自己的童年的,托爾斯基在《安挪.卡列尼娜》一書有一段話說:「最沈重與最可惡的,莫過於我們不是以自己的生命,而是比自己更重要的孩子的生命做兒戲。」
大人們美其名替孩子著想,但所做所為,結果多半折損孩子,包括思考、想像與創造力等等,甚至人格扭曲,愛孩子呀,愛得千千瘡百孔,令人不知何解。
摘自游乾桂先生著作:《每個孩子都是人才》@
〈作者簡介:游乾桂 從事臨床工作十六年的他,深諳心靈安頓,目前是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秘書長,與換個方式醫心的助人者,並提供新的親子觀念,解決親子難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