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樓蘭古國神秘的面紗

云彩文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樓蘭古國,它的傳奇經歷如同它一樣的神秘悠遠,從一個世紀以前再現於人面前,吸引了不同國度,不同種族的人前往探險,一個個考古家興奮的發現,探討和研究樓蘭歷史、地理、人文等,學術成果不斷面世,樓蘭的經歷越來越清晰的得以在現,使這個歷史古國的神秘面紗漸漸隱去,讓人們重溫了這座古絲綢之路經歷了荒蠻、文明,輝煌和落寂。

這座古城是西方的冒險家,再一次的來探險時半路遇見了大沙暴,狂風過後,令他很驚奇的發現一座泥塔,房屋組成的古城奇蹟般的展現在眼前,然後西方的冒險家對這座古城遺址開始挖掘和探索,希望能夠從遺跡和文物中再現昔日的繁華。

那麼根據挖掘出來的怯廬文簡牘上的「kroraina」的字樣,斷定這座古城原名可能是「樓蘭」,那一九五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學者就從樓蘭這名稱的來歷撰文,指出「樓蘭」是來源於湖泊「羅布泊」的古名為「牢蘭」海,那「牢蘭」與「樓蘭」為一名字的不同譯法。

從挖掘出來的各種的隨葬品,可以看出這裡的物品,明顯的帶有漢代風格和中西方交流得痕跡,如;木雕、浮雕、上漆的傢俱、青銅藝術品、精美的繡鞋、色彩鮮豔的絲織品、毛織品等。

從這些物品和文獻記載,確定樓蘭曾是古絲綢之路的一個交通樞紐和商貿的重鎮,而那時的樓蘭是羅布泊綠洲上的一個王國,隨著漢朝代的統治介入和絲綢之路的開闢,成了南來北往商家的必經之地,也流通著前來交易的各國的錢幣、織錦、香料、琉璃等等,呈現出經濟繁榮和富足的景象。

那麼,這個昔日繁榮的綠洲王國何時成了荒漠,昔日商賈幅輳的邊陲重鎮又如何人去城空,最後都覆蓋在茫茫的黃沙之下,沉寂在悠悠的歷史中呢?從樓蘭出土的文書上可以看出,水源的日益匱乏,導致農業生產下降,糧食不足,過度的砍伐林木,使原有胡陽木的森林等良好的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最終導致一個經濟繁榮的樓蘭王國被風沙覆蓋,只留下輝煌的文明供後人憑弔。@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上河圖」大約是在清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年流入清宮內庫的,到(一九一一)年後被溥儀帶到長春,抗戰勝利後,才被故宮博物猧收藏,在這其中曲曲折折驚心動魄的故事,被寫成多種文學作品而廣泛流傳著。

  • 相傳鄭板橋在乾隆年間奉調在濰縣上任知縣,在這期間他為官清廉,興利除弊,取得百姓的愛載,但是最後因收繳了當地豪紳的罰款,而遭到了陷害,而至罷官。
  • 「夜郎自大」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成語,那跟夜郎國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典故是出自於〈史記.西南夷列傳〉裡的記載。
  •  周瑜始終力挺少主孫權,朝「南面稱霸」的目標奮勇前行,而在國家面臨曹操數十萬大軍的存亡之際,周瑜力排眾議,一力承擔對抗超級霸主曹操大軍的重責大任。
  • 眼見周瑜治軍冷靜嚴謹,拿捏兩國分寸,進退之間,絲毫不差,劉備內心大為驚嘆,深感敬佩。
  • 在朝廷眾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勝敗關鍵。話畢,隨即自薦:只需三萬精兵,就足以抵抗曹軍。 周瑜的一席話,令眾人精神大振。當下,孫權心意遂定,正式拍板連蜀抗曹。劉備與孫權順利結盟,決定共同攜手打一場以寡擊眾的世紀之戰。
  • 魯肅立即動身親赴荊州與劉備聯絡。相傳他騎上一匹白馬,沿著長江西奔。白馬馱著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鐵蹄都磨破了。
  •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綬交給二弟孫權說:「率領江東將士,與天下爭戰,你不如我;但是,舉賢任能,使人才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就不如你了!」孫策逝世,十九歲的孫權繼位為吳侯。
  • 一直以來,周瑜似乎對於功名沒有太大興趣,好像更樂於待在叔叔周尚身邊打雜,彷彿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幫助孫策征戰江東。
  •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壽春造訪孫策。兩位少年英雄一見如故,原來,周瑜與孫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孫策小一個月,第一次見面,兩人就相談融洽,意氣相投,結下奇妙的緣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