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這一本書時,發現很多身旁的朋友,開始不約而同的述及童年往事,在他們口中,童年成了最美的回憶;我猜也是吧,年近半百,事業有點成就,開始覺得童年才是一生最美好的過往。
這些人以前不談這些的,他們談志氣,說志向,論抱負,夢想飛上青天……誠幾何時,現在卻只留老花眼鏡買了沒,放大鏡帶了嗎,老家在那裡,童年怎麼過等等瑣事卻甜美的回味。
在東森電台接受周玉蒄的訪問時,他也突然說起童年,把它比喻成美麗的過去,開始想念家鄉的老建築、老事物、老玩伴……我們異口同聲說:老了。
無獨有偶的,陳文茜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我的一生》簽書會中也提及童年,他說那是該書最好看之處;貴賓們多半論述柯林頓折衝世局的手腕,唯獨陳文茜的觀察慧眼獨具,把讀者引入童年的暇思中,我聽完忍不住哈哈一笑,完全同意他的觀察,童年暴露了柯林頓最天真無邪懷舊念情的一部分,說得絲絲入扣,引人入勝。
從柯林頓的自傳中,我赫然發現,即使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世界領袖,童年對他而言也是精彩值得回味的,而且深具影響,它放在第一章用很大的篇書寫,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瑣事,他記得鉅細靡遺。
童年對他的意義由此可知,它應該不只是一個人閒來晃去,做著吃、喝、拉、撒、睡等事的歷程;遲早每一個人都會通過童年,來到成年,回首前瞻,才又赫然發現,童年真的彌足珍貴;我有一位長在台北移民花蓮的朋友便這麼說:「少了泥土、荒野、森林、野溏、湖畔、花香、垂釣……涵養的童年,到了東部才知道不會閒閒過麼生活,別人過足了優雅夢田,我硬是覺得好無聊,非常不自在。」
童年真的不止是童年,它是人生經驗的養成所,閱歷的秘密訓練基地,智慧開鑿的時代,儲備能量的重心,思考力、想像力與創意完成的場域……只是童年只有一個,而且有去無回,不會時光倒流的。
童年,誰還珍惜着?
你說古人很八股,迷戀科舉,奢望一試成名天下知,但起碼他們還有童年,文學大師沈從文回憶童年時說過,他最會逃學:「可以去游泳,天氣好時便城外的山上去玩,捉蟋蟀,偷園子裡的李子枇杷;天氣不好可以到廟裡,看人絞繩子,織第器,做香,看人頭棋、打拳,以至相罵……」
沈從文早期的人生閱歷,對他的創作極為重要,怪不得作品中,流露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佳境了。
史學家公權與他盲視的兄長,也非好學之徒,常趁老師熟睡時,塗黑他的深度近視眼鏡,再高聲讀書把他吵醒,老師以為天黑便放學,學生因此一哄而散,還好夫子脾氣好,不做計較。
北大校長的蔣夢麟先生的童年記憶更是有趣:「如果先生不在,私熟可就是我們的天下了,椅子板凳成了現成舞台上的道具。有時候我們就玩起捉迷藏。有一次,我當瞎子,剛巧先生回來了,其餘的孩子全跑掉,我輕而易舉的捉到一個人──我的先生。當時發現闖了禍,我簡直嚇昏了,到現在還心有餘悸。」
陳立夫的老師常帶著孩子去爬山遊玩;楊亮功的老師主張不要成天關在書房裡讀死書,這怕會悶出病來,他常帶著學生去野外散步。
讀書之外,他們還記得留給孩子一些童年記憶。@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