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春夜喜雨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898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3日訊】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最擅長古體詩和律詩。

【字句淺釋】

題解:這是唐詩中歷來很受人推崇的、描寫春夜雨景的名作。潛入:悄悄的、偷偷的進入。野:原野。徑:小路。江:江面。船:江上的船隻。火:江上船隻裡的燈火。曉:天亮的時候。重:「沉重」的「重」,(不是「重複」的「重」)。錦官城:又叫「錦城」,即成都市。

【全詩串講】

好雨知道什麼時節該來,正當春天他就生發出來。
隨著和風悄悄進到夜裡,細細滋潤萬物無聲無息。
濃雲使小路原野都黑暗,除了火看不見江面和船。
天亮時去那紅濕處看看,錦城的鮮花到處沉甸甸。

【言外之意】

作者心中的「好雨」是這樣的雨:他知道什麼時候來最好,能在萬物渴求的春天應急而來。他有心來無聲無息的、細細的滋潤萬物,惠澤大地生靈,卻無意讓人「評功擺好」,號無「討好」之心。因此他才悄悄的隨著和風、趁著黑夜,在人們酣睡之時輕輕的到來:既不打攪人們的工作和休息,又不張揚造勢、風風火火的讓人們來感謝自己、讚美自己。當作者這樣明顯的用擬人手法來深情的描寫他心中的「好雨」時,任何稍微細心的讀者都可能要生出疑問:他到底是在讚美這種「好人」似的好雨呢,還是在讚美這種「好雨」似的好人呢?

在夜晚的微光中,小路比原野更容易看見,江面也往往比岸上顯眼。但在作者描述的濃雲籠罩下,小路和原野、江面和船隻統統都包裹在黑暗之中,船上燈火成了唯一可以辨識的目標。這樣厚重的雲,還不讓這「好雨」一直下個通宵麼?這「好雨」的慷慨無私,使人更進一步感覺出他的「好」來,名副其實的「好雨」啊!

寫到這裡,作者心中那個「喜」字已經凸顯出來了。而且在歡喜之餘,又不免浮想聯翩,盼著天亮之後,一定要去錦官城中看看那些因為沐浴了「好雨」而滋潤飽滿的大紅花兒們,想來都是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的,一派嬌嫩自在、懶洋洋的可愛神態!

啊,這樣的「好雨」!但願今春的雨都是這樣的好,也但願世間之人都像這「好雨」一樣的好!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詩中首聯和尾聯遙相呼應,使身在飄泊羈旅中的讀者,特別能感受到古人借雁傳書的鄉思愁緒,容易引起自己的思家情懷。
  • 晚歸的群鳥都知道倦飛而返,人也應當有個人生的歸宿。這就是作者決心歸隱、不再埋首塵世的理由。在那高遠的嵩山下,作者一到那裡,首先想到的就是要閉關修煉,與世隔絕、斬斷世緣,其對修煉的嚮往和期盼躍然紙上。
  • 此詩寫於大約一千二百年前,今天讀來還倍感親切,彷彿是說的今天的某些社會現狀一樣:當今中國大陸那些手握大權的高層人物,以及下面層層疊疊的大小官員們,他們中許多人的所作所為比起這首寓言詩中描寫的「老虎」來,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 重陽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樁賞心樂事。然而在唐朝大歷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屬重慶奉節),一位霜鬢華髮的病弱文人獨上高台,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風獵獵、猿聲悠悠,眼前落葉蕭蕭、江水滾滾。
  •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 皮日休的這首《館娃宮懷古》,前三聯都是描寫館娃宮遺蹟的荒涼景象,尾聯則是表達了對吳王夫差因女色而滅國感到不值。同時,皮日休對越王勾踐利用美色打敗吳國的事情也頗有微詞,他在《館娃宮懷古五絕(其一)》詩中寫道:「越王大有堪羞處,祇把西施賺得吳。」
  • 人說紅塵世間原本就是一個大的名利場,待久了能有幾人不會被誘惑沉淪。守住純淨的初心,感受自然之法的圓容殊勝,自在逍遙、洒脫不羈又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胡令能正是借小兒垂釣的童真視角,為我們展現了如何看淡名利把持本性,清淨無欲的純美內心畫卷。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時候反而事情難辦成。榆莢形如銅錢生在樹上,楊花如玉屑灑落在街頭。
  • 他從官場走來,撣去一身功名浮華,暫別塵世樊籠的束縛與喧囂。他向深山而去,迎來十方松風水月,靜看桃源仙境的清新與生機。這是他安身處世的一幢居所,也是他修行求道的一片淨地。他,篤志修禪的王維,在這座隱士輩出的終南山購置別業,從此往來於鬧市與山野之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