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田世昊台北報導〕台行政院長謝長廷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承諾,水電費率在立法院本會期內不會調漲;而由於世界經濟變動因素太多,他無法承諾任期內都不調漲,但「任期內不輕易讓水電調漲」。
立法院本會期預定五月底結束。謝揆昨天答復國民黨立委王昱婷總質詢時指出,原來水電費率在他上任之前是要調的,他上任後擋了下來,因此他不是嘴巴說說,是已經在做。
他說,將水電調漲擋下,水電事業工會都反對,揚言要抗爭,但他認為公營事業要考慮的不只是成本,如果銀行存款利息及工資調整的幅度都不及物價上漲率,民生事業費率都不應調漲,尤其公營事業更不應帶頭調漲。
謝揆強調,如果水、電價因國際經濟環境變動不得已須調高時,政府會確保低收入戶與水、電使用較少用戶的權益,但水、電價調整與國際匯率變動、資本結構問題等有關,他不確定相關民生事業機關能撐多久,因此無法承諾任期內不調漲水、電費率。
——————————————————————————–
台環署:未禁用寶特瓶
〔記者王昶閔、楊雅民、陳梅英台北報導〕某媒體大篇幅報導環保署將逐步禁用寶特瓶,引發軒然大波,環保署昨天召開臨時記者會澄清,未來計畫限用的是PVC(聚氯乙烯)容器,並非市面上常見的寶特瓶。
環署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楊慶熙表示,市面上的寶特瓶主要是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材質,只有少數沙拉油、清潔劑瓶身仍採PVC。
一般人要如何分辨PET與PVC?環保署表示,如果塑膠瓶底部中心有凹陷點,就是PET材質,如果瓶底是一直線,則是有害環境的PVC,環保署將塑膠類包裝容器的材質分為七大類,標示在三角形回收標示內的數字中,標示「1」就是PET,標示「3」的才是PVC。
楊慶熙表示,PVC因不易回收,主要採焚燒或掩埋處理,但焚燒後會產生戴奧辛等致癌毒物,有害環境,限用PVC是國際趨勢,但市面上飲料瓶大多是PET,不在管制之列。
針對業者表示可將PVC做百分之百的脫毒處理,環保署廢管處科長張旭彰表示,再怎麼脫毒,PVC仍舊是戴奧辛的前驅物,而且管制PVC已是國際趨勢。
環保署副署長蔡丁貴表示,限用PVC容器一直是既定政策方向,民國八十七年起就透過「差別費率」,以「經濟誘因」讓業者改採其他對環境較友善的替代材質,至於其他的PVC製品,仍須考量對業者衝擊、有無適合替代產品等因素,將審慎研議相關政策,目前並無固定時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