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胆拖计算器官网-双色球胆拖计算器开户-双色球胆拖计算器注册

紀錄片“雪中梅”在瑞典哥德堡電影節首映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6日訊】由艾利夫特利亞﹒卡洛葛利特沙(Elefteria Kalogritsa)導演、西諾拉影片公司(Cinora Films)製作的紀錄片“雪中梅”(Plum Blossom in Snow)已在瑞典哥德堡電影節中首映。

紀錄影片“雪中梅”的內容是有關目前中國法輪功學員受到的非法待遇。影片中的男子,因為信仰法輪功而被中國警察殺害,這悲慘的故事,由他的妻子和女兒一一細述出來,該電影將於2005年1月28日至2月5日瑞典哥德堡電影節中在市立博物館(Hagatheater)放映。

這部由哥德堡的西諾拉影片公司(Cinora Films)製作的影片講述了澳大利亞公民戴志珍和她的小女兒法度的真實故事,戴志珍的先生、法度的父親陳承勇於2001年向中國政府請願呼籲停止鎮壓法輪功,結果被中共江氏集團酷刑迫害致死。儘管有受到中共江氏集團報復的危險,但是戴志珍仍然帶著法度旅行至世界各地讓人們了解她先生所經歷的殘酷死亡以及這場對中國法輪功學員的羣體滅絕運動的真象。她毅然的為幫助數百萬像她自己一樣失去摯愛親人的家庭,而向國際社會請求協助與支持,她傳達的信息是關於人權、呼籲善良與正義以及源自她個人經歷、信仰、悲痛與高深的洞察力的一種堅強的信念。戴志珍所做的也是千千萬萬致力於講清真象的法輪功學員所付出的努力的一個縮影。

著名的人權律師喬治﹒亨利﹒波提埃(Georges-Henri Beauthier),以其參與對前智利獨裁者奧古斯托.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的法律訴訟而聞名,他也與國會議員和人權活動人士一起在此電影中扮演一個角色。

本電影的名稱是受一首中國詩(《梅花詩》)的啟發而來的,隱含著這場迫害將不會持久的意義:雖有嚴寒的冬天,但春天即將到來。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