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游記 (2) 老君道教源流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5日訊】卻說老君者,太上老君也。自混飩開辟,累世化身而來,有誕生之四,迨商湯、周時,分神化气,始寄胎于妙王女八十一歲,暨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丑時,降誕于楚之苦縣賴鄉曲仁里,從母左腑出,生于李樹下,指樹曰:“此吾姓也”。生時白首,面黃白色,額有參天紋理,日月角懸,長耳短目,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美髭須,廣額疏齒,方口,足踏地支,手把天干,姓李名耳,字伯陽,號曰老子,又號曰老聃,周文王為西伯,召為守藏史。武王時,使為柱下史。成王時,仍為柱下史,遨游西極天竺等諸國。康王時,還歸于周,后复邀游開化西域。乃以周王三十三年,駕青牛車,出函谷關。守關令尹喜知之,求得真道。

尹喜,字公文,天水人,初母當妊娠,夢天上降赤紋上身。父喜。生時,但見家中陸地自生蓮花遍滿。及長,眼有白精,安形,長須垂肩下胸膛,似有天神之貌。少好學,善天文。周康王時為大夫,仰觀乾象,見東方有紫气相連,知有圣人當度關而西,乃求為函谷關令。預對關吏孫景曰:“若有形容殊俗,車服輿當過關所遇异常,當物色跡之。”

周王三十三年,七月十二甲子,老君果乘白輿,駕青牛,徐甲為御,欲度關。關吏入白喜。喜曰:“今我得見圣人矣!”即朝服出迎,跪伏叩頭。邀之曰:“愿請留神駕。”

老君謝曰:“吾貧賤老拙,居住關東,今往關西,暫往取薪,君何故見留?且告別。”喜复稽首曰:“大圣豈是取薪人?知圣人當來西游,思慕有日,愿少憩神駕。”老君曰:

“間關道路,聞有古先生,善人無為,永有綿綿,是以身就道。經歷關,子何故留耶?”喜又曰:“今觀大圣,神姿迥絕,乃天上之至尊,邊吏何足挂齒?愿不見棄,少垂哀。”

老君曰:“子何所見而知?”喜曰:“去冬十月,天圣星西行過昂,自今月朔融風三至,東方真气,伏始龍蛇而西及,此大圣人之征,故知必有圣人度關。”老君怡然笑曰:“善哉!子既知吾,吾亦已知子矣。子有神通之見,當得度世也。”喜再拜曰:“敢問大圣姓字,可得聞乎?”老君曰:“吾姓字渺渺,從劫至此,非可盡說。今姓李,字伯陽。”喜于是就官舍,設座供養,行弟子禮。老君乃為喜留關下百余日,盡傳以卻外修真之法。

時老君之御者徐甲,少傾于老君約曰:“愿言錢至關時,當得七百三十万錢。”甲見老君言,道遠迫,亟求索錢,老君謂曰:“吾往而取諸國遠,當以黃金為值賞你。”甲如約。及至關,飯青牛于野。老君欲試之,乃以吉祥草化為一美女,行至牧牛之所,欲行以言戲甲。甲惑之,欲留,遂負前約。乃詣關令,訟老君,索佣錢,老君謂甲曰:“汝隨我二百余年,汝久應死,吾以太玄生符与汝,所以得生至今日。汝何不念此,而乃訟吾?”言訖,符自甲口中飛出,丹篆如新。甲即成一團白骨。喜乃為甲叩頭,請赦其罪,以求更生,老君复以太玄生符投之,甲即立生。喜乃以錢償甲而禮遣之。

一日,老君謂喜曰:“吾昔告你古先生者,即吾之身,嘗化乎竺乾,今將遂有還乎?無,吾于今游矣!”喜叩頭請侍行。老君曰:“吾游乎天地之表,游乎冥冥之間,四維八極,上下無際。你欲隨吾,焉可得乎?”喜曰:“入火赴湯,下地上天,灰身沒命,愿隨大仙。”老君曰:“汝難,當相合道法當成,雖然受道日淺,未能通神,安得變化隨吾之身?汝當清修此道,日久自然即可成道,行化諸國矣。”于是复以道德五丁言授之,期以千日之外,可尋吾于蜀,青羊之肆也。言訖,聳身空中,坐云華之上,面放五明,身現金光,洞然十方,冉冉丹空光燭,館舍五色云現,良久乃沒。喜目斷云霄,涕位纂戀。其日江河泛漲,山川震動,有五色光射天,太微遍及四方。喜遂將老君所說理國修身之法,去奢滅欲之言,敘而編之,為三十六章,名曰《西昇經》。喜乃屏絕人事,三年之內,修煉丹汞,凡所授書,悉臻其妙。乃自著書九篇,號《關尹子》。至二十五年,往西蜀,尋青羊之肆。

老君以甲寅部升天,至乙卯歲复從太微宮分身,降生蜀國大官李氏之家。已先敕青龍化生為羊,色如青金,常在听生嬰儿之側,愛玩無數。忽一日失羊,童子尋覓得于市肆。喜至,遍問居人,無青羊肆者。忽見童子牽羊,因自解曰:“既有青羊,复在市肆,圣師所約其在此耶?”因問:“此誰家羊?牽欲何往?”童子答曰:“我家大人生一子,愛玩此羊。失去兩日,儿啼不止。今已复得欲回家。”喜即囑曰:“愿為告大人之子云,尹喜至矣!”童子如其言,入告儿。儿即振衣而起曰:“令喜前來。”喜入其家,庭宇忽然高大,涌出一蓮花之座,見化數丈白金之身,光明如日,頂上回光,建七曜之冠,衣晨精之服,披九色离羅之帔,坐于蓮花之上。舉家見之俱惊怪。儿曰:“吾老君也。太微是宅,真一為身,太和降精,曜魄為人,主客相因,何乃怪也。”喜欣喜無量,稽首言曰:“不意今日复奉天顏。”老君曰:“吾向留子者,以子修世未久,深染恩愛,初受經訣,未克成功,是以待子于此。今子保形煉气,已造真妙,心結紫絡,面有神光;金名表于玄圃,玉札系于紫房;气參太極,解形合真矣。”即命召三界眾真,諸天帝君,十方神王,洎諸仙眾。頃刻淨空而至,各執香花,稽首听命。老君敕五老上市,四極監真,授喜玉冊全文,號文始先生,位為無上真人,居二十四天正之上;統領八万仙真,飛騰虛空,參侍龍駕。其家長幼二十余口,即時拔空升天。

至敬王十六年,孔子問道于老聃。老子曰:“良賈深藏若虛,盛德容貌若愚。”孔子退而嘆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龍興風云之中,吾不知其上下。老子其龍乎?”

烈王三年過秦,秦獻公問以歷數。遂出散關。赧王九年,复出散關,飛升崑崙。秦時降陝河之濱,號河上公,授道于安期生。漢文帝時,號廣成子。文帝好老君之旨,遣使詔問之,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遙問。”帝即命駕詣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有四大,王居一也。子雖有道,亦朕民也。不能屈,何乃高乎,朕能使人貧賤富貴,子知之乎?”公乃附掌冉冉在虛空中,如云之駕,去地百余尺而止于玄虛。良久,俯而答曰:“今上不在天,中不類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

陛下焉能令富貴貧賤乎?”帝乃悟,知是神人,下輦稽首謝禮。授帝《道德經》。

成帝時,降曲陽泉,授于吉《天下真錄》。章帝時,授于吉一百八十八戒。安帝時降,授劉赦“罪福新科”。順帝時降,授天師《三洞經錄》。桓帝時,降天台,授万年先《上清大寶》八洞諸經。明帝時,降嵩山,授天師冠注之《新科》等經。唐高祖時,降羊角山,語言善行,唐公授命符。玄宗天寶初,降丹鳳門,帝親享之興慶宮,上又降語田同秀,以函谷所藏金甲相傳。又降語王元真妙真符。宋政和二年,降華陽洞天,授梁先生《加句天童護命經》。蓋無世不出,先塵劫而待化,后無極而常存;隱顯莫測,變化無窮,普度天人,不可具述。史云:老子西升之時,五色光貫紫微。昭王令太史占之云:“當有圣人西去,千年之外,聲教返北,此西化之兆也。”自昭王甲寅至漢永平,累千年,為績博物志云。唐高祖武德二年,普州人告善行于羊角山,見白衣父老呼善行曰:“為我告唐大子言,為老君即其祖也。”高祖因立廟,高宗追尊元玄皇帝;明皇為注《道德真經》。

宛邱先生者,服制命丸得道。至殷湯之末世,已千余歲。以方傳弟姜若春服之,至百年,視之如一十歲童于。彭祖師之,受其方三首。此老君、宛邱之出處,開引道教之源流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王李世民東征,本來已如危卵的洛陽孤城,陡然出現了一股不可預測的救援之力——夏主竇建德。
  • 話說上一回,秦王李世民東征洛陽,下了一道嚴厲的軍令,誰敢妄言班師回朝,以軍法論處。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接到唐高祖李淵下的一道密旨:速速還朝。
  • 修真者要想御氣飛行,須修煉到通脈期,大周天通了之後才可。築基期以下只能藉助飛劍的靈力飛行。通脈期修者一日最多可飛行三百里,金丹期一日則飛行千里以上,元嬰期則可達萬里之遙。如果藉助飛劍的靈力,則可增加數倍行程。
  • 夏雲舟緩緩釋放神識,凝神感應林楓丹火融合的情況。「融合得很好,我已解開壓縮你靈力的禁制。這幾年你修煉的靈力會重新釋放,回到你的經脈中運行。」
  • 「老師,請收我為徒,我想跟您學煉丹。」林楓恭恭敬敬的跪拜在夏雲舟面前。
  • 晉陽城是大周朝築幽州下轄,西帕府西南邊角上的一個小城。背靠數千里的魔獸山脈 。靈田、礦產、藥材、高階妖獸無計其數,資源相當豐富。
  • 不知從何時起,穹宇中又產生了一個龐大的天體。這個天體和神界遙相對應,同樣擁有無量的眾生。雖然這個天體和神界平時並沒有直接聯繫,但自它產生開始,每經過一億年的時間,當蒼穹運轉、天體交匯時,神界與這個天體相連的空間隧道就會開啟。
  • 武林奇才、修煉高手不斷提升自身修為境界,下山歷練除三害,一系列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清 袁瑛《溪山放棹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隨著哨箭的發出,各路人馬是縱馬馳騁、爭先恐後,躍入春圍狩獵的獵場。伴隨著弓箭聲此起彼伏和駿馬的嘶鳴聲,林中的一場王者爭霸開始了。
  • 李世民親自督導大軍,傳檄各郡。他先禮後兵,勸令各郡速速歸降,以免傷無辜。檄文一下,各地豪雄帶領全城歸附,紛沓而知。而總管黃君漢率領的軍隊,用水師突襲,攻破回洛城,接連拿下二十多個城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