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足彩投注 - 体育

古文選讀: 陳情表

李密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9日訊】編者注:千古文章浩如煙海,可至今仍被廣為傳誦的篇章並不多。為了讓大家體會中國文字的精美、傳神,我們選擇了一些千古傳誦的文章供大家欣賞。

臣密言:臣以險舋[1],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2],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柞薄,晚有兒息[3]。外無期功強近之親[4],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5],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6],察臣孝廉[7];後刺史臣榮[8],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9];尋蒙國恩,除臣洗馬[10]。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11],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願陛下矜憨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卒保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12]。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註釋:

[1]險舋:指厄運。
[2]愍:通”憫”,憐憫。
[3]息:兒子。
[4]期(jī):周年。 功:服喪的期限,九個月叫”大功”,五個月叫”小功”。古代以親屬關係遠近來規定服喪的期限。 強(qiǎng)近:勉強說得上近的。
[5]嬰:纏繞。
[6]太守:郡的長官。
[7]孝廉:從漢武帝開始,郡國向朝廷推薦孝順廉潔的人才。在科舉制實行之前,舉孝廉是古人仕的主要途徑。
[8]刺史:州的長官。西漢時期刺史權力雖大,但品階較低。至東漢權力慚重,東漢末年,因天下混亂,刺史權力更重,成為總管一方軍、民、財政的最高行政長官。後漸衰。
[9]郎中:尚書曹司的官員。
[10]除:授職拜官。 洗馬:太子屬官。
[11]郎署:李密在蜀漢曾官至尚書郎。
[12]結草:據《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春秋時,晉大夫魏顆的父親魏武子有一愛妾,無子。魏武子臨死,要魏顆讓愛妾殉死。魏顆沒有遵從父命,而是將此女另嫁他人。後晉秦交戰,魏顆見一個老人結草絆倒杜回,因此將杜回(秦軍勇士)擒獲。夜間夢見老人,自稱是那寵妾的父親,特來報恩。

作者介紹:

李 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師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

蜀漢亡,晉武帝召其為太子洗馬,李密以《陳情表》上書晉武帝,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婉辭。文章措詞委婉,情真意切,李密對年邁祖母的一片至誠的孝心躍然紙上。

史載,晉武帝讀了此表之後,深感其孝心,下詔李密留養祖母,並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北宋文學家李格非稱《陳情表》“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說:“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文中的“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成為成語經典,為後人廣泛使用。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東方庭院,也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古典文學。沒有那一簇簇葉面舒張,深碧漫展的芭蕉葉,開在白粉牆邊,湖石畔,生在三月的薰風裡,長夏的庭院中。古老的文學,沒有那一襲輕碧濃綠的芭蕉,千年來,那夜夜夜夜的雨,竟落向何處呢?那夜雨裡,那孤獨的,冤屈的,寂寞的,抑鬱的,在人世間受遍磨難的孤苦靈魂,又與誰共鳴?
  • 《帝鑑圖說》插圖《望陵毀觀》,描繪唐太宗體從魏徵勸諫,拆毀了台觀。(公有領域)
    唐太宗嘗言:「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如果有這樣的一個暴政,不僅「防民之口」,官員們還肉麻的為暴政歌「功」頌「德」,這樣的政權又能維持多久呢?
  • 一座燕子樓,引來文人墨客無限懷念。而樓主是大唐的一名歌妓,名叫關盼盼。白居易、蘇軾、文天祥等人吟詠燕子樓,必會提起那位忠貞的美人。
  • 作者:唐蓮
  • 這篇短文不過百十字,卻寫得言辭懇切,充滿昂揚健武的氣概。直截了當,屢用感嘆之語,尤其是文字之洗練而暢達,當是得益於作者少年喜讀的《春秋左氏傳》。
  • 全文緊扣住「恢復故疆,迎還二聖」之旨展開,這八個字,是作者終生奮鬥的目標,是未酬的壯志。
  • 齊桓公、晉文公所以名聲被傳頌至今日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兵勢強大,仍能夠尊重周朝天子啊。
  • 《後出師表》作於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後,大臣們對再次北出征伐頗有異議。諸葛亮立論於漢賊不兩立和敵強我弱的嚴峻事實,向後主闡明北伐不僅是為實現先帝的遺願,也是為了蜀漢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議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動搖。正因為本表涉及軍事態勢的分析,事關蜀漢的安危,其忠貞壯烈之氣,似又超過前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