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白菜 - App Store

《文殤》評介

伊影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1日訊】在自傳體小說《文殤》中,中國著名自由主義法學家、詩人哲學家、政治活動者――袁紅冰描寫了他出生於內蒙,揚名於北京,流放於貴州的傳奇經歷。

在少年時代,袁紅冰曾經是被學生和教師歧視的「反動學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當過知識青年流浪漢,浪跡於內蒙古青銅色高原,目睹共產黨如何摧殘內蒙古人民。蒙古人民的慘痛經歷深深地震撼了他少年敏感的心。於是,19歲時,袁紅冰站在陰山山脈的主峰上,向著內蒙的蒼天和大地發誓,一定要把蒙古人民的苦難寫出來,一定要讓那些美麗、自由、高貴的生命在自己的小說中得到復活。從此,袁紅冰開始了秘密創作《自由在落日中》的艱難之路,從未停歇。

從農村返城後,袁紅冰成為化肥廠的工人,組織數次工人運動。一九七八年,他考入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法律系,隨後參與北京大學人民代表競選。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後,他在高校中倡導自創的「新英雄主義」人格哲學,在講臺上點燃自由精神的聖火,被學生譽為「北京大學精神導師」,名噪一時。為在鄧小平之後必然爆發的危機中震撼專制政治的核心,使獨裁統治的危機轉化為民主運動全面崛起的契機,他專注地為進入共產黨政治核心創造機會。為此,袁紅冰與數十位中國當時的高層領導有過深刻的接觸,這其中,包括當時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王震、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長子胡德平等。

1989年春胡耀邦逝世後,袁紅冰帶領學生和青年教師發起悼念活動,並成立「北京大學教師後援團」支援學生追求自由民主的活動。共產黨血腥鎮壓「六四」運動後,袁紅冰被列為北京大學「頭號清查對象」,被迫停止授課的權利。在白色的政治恐怖之下,袁紅冰向共產黨暴政發起劍光眩目的挑戰,他成為1989-1994年間中國民主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一九九二年,袁紅冰主編、出版轟動一時的《歷史的潮流》;一九九二年六月十四日,發起、召開,並主持有百名持不同政見知識份子參加的「奧林匹克飯店會議」,抨擊極左思潮;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他發起、召開由國家官員和自由知識份子參加的「大鍾寺飯店聚餐會」,試圖為「六.四」事件翻案。

在從事政治活動的同時,袁紅冰於一九九三年終於完成了《自由在落日中》的創作。之後,在現代中國精神已經喪失了理解自由人性的能力的蒼茫時分,袁紅冰開始發起、組建涉及十餘個省區的《中國勞動者權益保障同盟》――這個必然被中國共產黨當局鎮壓的自由工會性組織,以此來宣示自由人格的英雄魅力。

一九九四年三月,中國國家安全部在北京以「企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罪名將袁紅冰秘密逮捕,當天立即押送到偏遠的貴州省。同時,秘密警察將袁紅冰秘密躲藏在內蒙與北京的《自由在落日中》手稿和軟碟非法搜獲。在袁紅冰的生命視野中,超越專制政治文化史的東方人文精神的輝煌崛起,乃是中國自由民主命運走上歷史峰巔的前提;乃是人類以更加深沉的目光審視自由意志永無窮盡的豐饒內涵的前提。二十多年的精神追求毀於一旦,情以何堪!人以何堪!

半年後,當局以「終生流放貴州」為條件,釋放了袁紅冰。為獲得重新寫出《自由在落日中》的基本人身自由,袁紅冰別無選擇地接受了這一條件。這是一次高於生死的抉擇,因為,抉擇所指向的,是超越袁紅冰個人命運的人文價值。

從獲釋放的第一天起,袁紅冰開始重新創作《自由在落日中》。一年後,《自由在落日中》重新完成。

以袁紅冰的生命活動為線索,《文殤》立體性地刻畫了袁紅冰豐饒的生命經歷中接觸到的中國各階層的人物數百名――從農民、工人、 乞丐、 知識青年, 到八十年代活躍在北京大學的中青年教師,到中國最著名的知識份子,中國高層領導人,以及監獄裏的犯人、看守。這些的人物的言行,對於全面瞭解從「文化大革命」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國真實的社會狀況,有著無可比擬的社會學價值。

《文殤》同時客觀地記錄了上半個世紀中國民主運動,彌補了一九八四至一九九四年之間中國民主運動的歷史空白,因而具有寶貴的史料價值。

全書的另一特點在於對中國共產黨政權五十年的統治從本質上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與批判。袁紅冰對中國法律、政治的深刻理解使得本書成為對研究中國政治極具參考價值的政治學著作。

作為詩人哲學家,袁紅冰用雄烈而真實的筆觸在《文殤》中記錄的,是一個屬於荒蠻而遼闊的高原的靈魂,一個充滿了狂風和雷電的靈魂,終生同不允許精神自由展現的專制政治,作無可回避的百年之戰的個人經歷。在那決戰之中,迸濺的是袁紅冰為中華民族的自由百死不悔的信念之火,是袁紅冰為重鑄優美動人的中華人性的審美激情之血,那火焰會令萬年時間的重疊都黯然失色,那血跡熾烈得可以將金色的太陽都燒焦。這正是《文殤》長存的藝術魅力所在。

袁紅冰新書書評會將在紐約華埠舉行

時間:2月12日星期六 下午1:30~4:00
地點:紐約華埠聯成公所 LIN SING ASSOCIATION 49 MOTT STREET 2/F, NEW YORK, NY 10013
書評會節目:
主持人: 李進進
書評會主講人:胡平,王軍濤
來賓發言:包括北大校友,博大書局代表,民運人士,華人社團,內蒙古和西藏的朋友,袁紅冰的友人,讀者等.
1:30 PM – 1:35 PM 播放<<自由在落日中>>的主旋律– 嘎達梅林之歌音樂 (內蒙古友人提供)
1:36 PM – 1:43 PM 播放採訪的袁紅冰的錄影 (澳洲新唐人電視臺提供)
1:44 PM – 3:15 PM 主講人和來賓發言
3:16 PM – 3:30 PM 通過越洋電話特邀袁紅冰先生介紹他的新書
3:30 PM – 3:59 PM 請媒體記者,聽眾提問
4:00 PM 會議結束
~敬請光臨新書書評會現場, 屆時備有袁紅冰新書,供閱讀或購買~
新聞聯絡人: 李進進 電話:212-334-7200
肖 勁 電話:718-358-5653
袁紅冰新書購買等,請聯繫: 博大書局 : www.broadbook.com Email: support@broadbook.com 免費電話:1-888-268-2698

詳情請參閱http://www.dajiyuan.com/gb/5/2/4/n803552.ht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讀罷友人轉來袁紅冰先生之《高智晟律師的孤獨》文﹐我不禁潸然。袁先生對當下中國律師這個群體的怒罵入木三分。中國律師群體的責任麻木及道德淪喪現狀當罵﹐但一個人﹑一個群體自覺地且強烈地自取其辱的事一般是不會出現的。我這裡絲毫無與袁先生爭辯及為中國律師聲辯之意。
  • 著名法學家袁紅冰教授就高智晟律師給全國人大和吳邦國的公開信,10日接受了記者採訪。

  • 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17日清晨病逝,中國官方媒體低調處理此則消息,亦干涉海外媒體報導此事,希望之聲記者採訪旅居澳洲的中國異見學者袁紅冰談趙紫陽在其生前對於中國做出的三個評價。


  • 銳利的悲愴把我的心雕刻在鐵鑄的沈默之上。兩日無語,繼之以兩夜無眠。兩日兩夜,無語無眠;兩日兩夜,漫長如百年。今日,鐵鑄的沈默驟然崩潰,我乘呼嘯的長風,飛上九天之巔,伴隨熾烈的太陽,就像伴隨我燃燒的心,為英雄辭世,失聲痛哭。

  • (大纪元记者骆亚报道)2005年1月18日下午,中國駐悉尼總領事館門前,民陣澳洲分部,民聯澳洲分部和流亡澳洲的自由主義法學家袁紅冰教授、中國大陸民運人士孫立勇以及當地的部分市民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悼念儀式,懷念剛去世的因89民運同情學生而招致終身軟禁的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先生。趙紫陽生前畫像的四周的鑲嵌著白色的鮮花,挽聯上寫道:宦海清流為民成囚,拘泥窠臼壯志不酬,趙紫陽先生英名雋永。

  • (根據1月15日在布里斯本《九評》研討會發言錄音整理)今天有機會和朋友們交流「為麼不應當媚共」這個話題,我覺得很有必要。儘管我流亡海外的時間還很短,但是我發現,向共產黨獻媚已經在相當一部分華人中成為時尚。人是虛偽的動物,當他做不光彩的事情的時候,一定要給自己找到一個官冕堂皇的理由。做的事情越不光彩,他找的理由越要官冕堂皇。媚共者為自己辨護的最經典的理由,是說中國現在最需要的是發展經濟,只要中國的經濟發展了,中國自然而然地就能實現民主。甚至還有學者以亞里士多德關于中產階級的理論為根據。他們認為只要中國的經濟發展了,中產階級成為多數,中國自然而然就會實現民主。他們據此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要總抗議中共的所作所為。這種經濟宿命決定論已經被歷史多次地證明它的錯誤。二次世界大戰前的
    德國和日本的經濟在當時的歐洲和亞洲都是極其發達的。可是它們為什麼沒有自然而然地走上民主之路?一個走向了法西斯主義,一個走向了軍國主義,直接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比中國落後,而印度卻已經實行民主政治。所以人們用經濟宿命決定論為自己媚共辨護,實際上是想掩蓋一個最缺乏道德感的真相──不管大陸的中國人在中共的統治下受了多少苦難﹐媚共者都要通過跟中共的做生意來滿足自己的私欲。
  • 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您收聽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天下縱橫節目,我是許林。現流亡澳洲的著名自由主義法學家袁紅冰教授,對於趙紫陽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袁紅冰教授結合九評講述了人民只有走出恐懼才能維護自己的基本權益。


  • 今天,共產主義的畫皮被一層一層剝落,在全世界裸露出滔天的罪惡,其強弩之末猶在中國――這個世界上最龐大最封閉最黑暗的地獄裏肆虐。自由主義法學家袁紅冰先生臥薪嚐膽、忍辱負重寫出的幾本巨著陸續與我們見面。
  •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感到了深刻的悲哀,中國共產黨的官僚寡头集團的極權統治,從一個角度講便是精神奴役制,共產黨的官方的意識形態對于中國人來說便是思想的地獄。在這種精神奴役制之下,在這個思想的地獄中,十三億人都成为精神的奴隸,十三億人都被剝奪了獨立思想的權利,都變成了沒有思想能力和独立意志的行尸走肉。在精神的奴役之下,古中华历史上曾經有过的獨立的意志和進取的精神全都枯萎了,全都凋残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魂、道德之魂,和中華民族的人格之魂,在這种精神奴役之下也都死去了。更為可怕的是,由于人們長久地生存在這种精神的奴役之下,由于人們喪失了自己獨立的意志,以至人們會對精神奴隸主――共產黨,產生一種可悲的依賴之情。沒有了共產黨中國會怎麽辦――这个问题實際上就是產生于這種精神受虐狂式的心理。對于這個問題,我准备用另一個問題來回答:那就是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有了什麽?


  • 悉尼大紀元自成功舉辦首場九評研討會後,於1月22日下午在悉尼科技大學的演講廳舉行了第二場九評專題研討會,為時三個小時,200多人參加了是次研討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