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人物系列──名士篇

【風雲人物】直言率真 為民喉舌的東坡

作者:宇生
蘇東坡的一生就是個「美」字,其所賦之詩詞美、其直言率真的性情更美,他總能在沒有生機的地方創造生機,這樣的生命,真是每一時刻都值得欣賞!(孫國明繪/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86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占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股赤子之心與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當年,王安石在全國展開變法運動時,蘇東坡看出變法將會為國家人民帶來一場危機與風暴而提出反對意見,不料卻遭變法派的陷害而自請離京外任。在地方上,他眼見人民的苦難,便不顧自身安危寫了九千字的《上皇帝書》,指出新政的弊端,並勸皇帝改變心意,廢新政,救人民。他也準備好接受免職的命運。洋洋灑灑的書信中,可見蘇東坡對家國人民的赤誠之心與對世局的擔憂。

不料,蘇東坡卻被改任杭州通判。蘇東坡一次次說真話,一次次被流放。他卻始終是「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他對好朋友表示不會後悔,有必要再吐出飯菜中的蒼蠅,他仍會再做一次,這是勇於說真話的東坡! 然而「樹大招風」,宋神宗元豐二年六月,御史台官員摘取蘇東坡《湖州謝上表》中的四句話「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告他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

東坡於是被押解回京,途中百姓都出來送行,人人淚如雨下。回京入牢,獄卒知道他的身分,每天弄熱水給他洗腳。審訊期間頗長,曹太皇太后病危臨死前對皇帝說:「蘇東坡因寫詩而獲罪,是不是仇人中傷他呢?即使寫詩有過,他的罪也是微不足道啊……你可不能冤枉無辜,當詳細審察。」不久,蘇東坡獲赦,配往黃州。

在黃州,蘇東坡學作工人、農夫、漁夫……並盡情享受大自然的一切,他的生命受過許多苦,卻因受苦而更加醇美;因苦難而愈加豐富、喜樂、滿足。

政客見他竟還能怡然自得,於是將他流放海南島。六十六歲那年,朝廷下詔讓蘇軾北還,從遙遠的南方朝京師出發,結果走到江蘇常州就病逝了。臨終前,他把三個兒子叫到身邊說:「我一生沒有做過壞事,我不會下地獄。』他認為一切做人的規則都守住了,不管下場如何,都可以有一種生命的豁達。

蘇轍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說:「未終旬日,獨以諸子侍側,曰:『吾生無惡,死必不墜。』」,意思是,蘇軾臨終前十日,他對守在床邊的三個兒子說:「我平生未嘗為惡,自信不會墮入地獄。」。

他雖是名文人,卻勇於為民爭取「廣開言路」,為言論自由和健全輿論而戰;他無畏地對抗政府的貪污和無能,要求基層改革吏政;他維護人民基本權力,為窮人爭取債務免還的德政…..他,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擺在前頭,倘若是在重視人性尊嚴的21世紀,蘇東坡必是個撼衛人權的鬥士。

蘇東坡的一生就是個「美」字,其所賦之詩詞美、其直言率真的性情更美,他總能在沒有生機的地方創造生機,這樣的生命,真是每一時刻都值得欣賞!@

參考資料:
《宋史》
《曲洧舊聞》
《談苑》
《宋人軼事匯編卷十二》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
《冷廬醫話》
《東坡全集》

(點閱【經典歷史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兩句話可大有來歷,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勵學篇》中的詩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識,連皇帝為讀書代言呢!那麼,皇帝的話準不準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領域,最有趣的作家組合莫過於「酸甜樂府」。一個喜食酸而號酸齋,一個好甜食而號甜齋,恰巧又都擅長散曲創作,因而後人習慣將二人合稱。多姿多彩的元曲,就這樣增添了幾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個風流儒雅、詩情畫意的時代,文人輩出,也留下了許多文壇佳話。有「紅杏尚書」之稱的宋祁,因為兩首詩詞,竟然決定了他傳奇的命運!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1]說的是元代後期兩位以散曲留芳後世的大作家,「喬」即喬吉,「張」便是張可久了。
  • 俗語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文學藝術領域,要想評選出個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選,在歷史上就爭議頗多。不過對於誰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無異議,此人正是譽滿天下的關漢卿。
  •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來說去,都是繞不過一個「吃」字。說起古代最會吃的名人,恐怕非蘇軾莫屬。他熱愛美食,發明美食,甚至為美食寫詩做賦。今天讓人垂涎欲滴的「東坡肉」,也是出自這位大文豪的手筆。
  • 他以通俗的詩歌引領了一個時代,又以詩歌締結一朝傳奇。他成為全民仰慕的文化座標,也成為佛門史載的有素行者。他在千年前留下誓願:當佛陀下世時,他要隨慈氏下世,經歷劫難,成就無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當朝的文筆,在未來世專頌轉法輪。
  • 暗喻清貧貪饞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頭逮著竹筍就砍,把渭水邊上千畝竹林都吃進了肚裡。這生動的形象,刻畫了文同豁達、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這對表兄弟親密的關係。
  • 當年蘇轍為了感念巢谷,寫下《巢谷傳》,說他死於嶺南。事到如今,人們很難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過唯一能證明的就是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白米飯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可作為主食適當的吃。(Shutterstock)
    現代人說,幽默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而對蘇軾而言,應該也是心態樂觀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