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欣賞】岳飛:小重山
岳飛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作者簡介】
岳飛(公元1103—1141年)字鵬舉,宋朝抗金名將。因反對與金人議和,力主北伐、收復失地,被奸臣秦檜誣殺。傳有《岳武穆集》,今存詞三首。
【字句淺釋】
解題:這是民族英雄岳飛兩首《滿江紅》以外的第三首詞。本詞以不同於《滿江紅》的藝術手法,真實地反映了岳飛當時極其特殊的艱難處境和因此而產生的悲愴情懷。本詞與兩首《滿江紅》合看,則更能理解岳飛深沉的情懷和始終如一的一腔忠貞與凜凜氣節。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有血有肉、有著豐滿高尚情操的英雄人物的全貌。
寒蛩:又名寒蟲,就是蟋蟀。三更:在古代記時法中,「三更」是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的時候,所以又叫「半夜三更」。階:房、亭等建築物前的石頭台階。歸程:回家的旅途。瑤琴:用美玉裝飾的古琴。付瑤琴:託付給瑤琴,這是一種擬人的說法,實際上就是通過彈瑤琴來表達。
【全詞譯文】
昨天夜裡蟋蟀在秋寒中不住嘶鳴。
從千里外的夢境中驚醒,已經半夜三更。
我起來一個人在石階之間獨自緩緩繞行。
四周悄無人聲,簾子外面朦朧月色微明。
頭髮白了還未成就功名。
故鄉山上松竹與人同老,我卻難踏歸程。
本想要把心中的事兒託付給瑤琴。
知音太少啊,就是把弦彈斷又有誰會聽?
【作品背景】
將軍的職業就是打仗。因此任何一個將軍唯一擔心的就是怕自己打不贏對方。但作為抗金統帥的岳飛卻不是這樣:他不擔心自己打不贏金人。就連金人也承認,「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他們覺得「岳家軍」比巍巍大山還難搬動。那麼打敗金人、收復失地不就很簡單了嗎?不,恰恰相反,反而非常複雜,甚至複雜到使岳飛睡不安穩覺,要半夜三更獨自起來踱步苦思的程度。而這首詞就是他苦思之後仍然找不到解決辦法的悲嘆。
作品的創作背景,正是大宋內憂外患交織之際。於內,朝廷中奸臣當道,秦檜為謀求個人私利,惑主亂政,在金國未送還擄走的徽、欽二帝及大批皇族、官吏、百姓的情況下,力主同金國議和,褫奪岳飛等抗金名將的兵權,罷免所有主戰派官員;於外,金國對南宋政權依然虎視眈眈。
岳飛一心為國,矢志抗金,為收復河山、迎回二帝奔波勞苦,用盡心力,才三十幾歲,頭上就已生白髮,臥不安枕,連睡夢中,心思都在千里之外的戰場上。可是戎馬半生,到如今卻還是壯志難酬,朝野上下一片議和之聲,岳飛深感孤掌難鳴。就算撫琴表達憂國憂民的心事,也無人來聽。
「天數茫茫不可知」,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中的大宋,竟讓一位精忠報國、所向披靡的將帥失去用武之地,真的是氣數已盡的預兆。後人讀史讀到此處,難免會扼腕嘆息。
岳飛沒有成就救國救民的「功名」,但他成就了更偉大的事業:他為中華民族塑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英雄形象,為後來的志者仁人樹立了一個楷模,他始終是我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