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關注靜脈疾病對健康的影響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7日訊】 靜脈疾病如常見的大隱靜脈曲張和細小靜脈擴張在加拿大並不少見。在華人移民中,不少從事體力或服務性工作而須長期站立的為易發人群。此病情會依不同程度而影響體膚美觀、自信心,嚴重者甚會影響生活和工作,值得關注。

什麼是大隱靜脈曲張:下肢皮膚和淺部肌肉的血液由體表及皮下靜脈彙集,通過靜脈分支匯入大隱靜脈、髂靜脈回流到心臟。各種原因導致靜脈回流受阻,管腔壓力增高,就會導致分支靜脈曲張,形如蚯蚓。最常見原因是靜脈瓣失去作用,致使血管功能失調,血液逆向回流並瘀積到皮膚表面的靜脈血管。此外還有個別病人由於盆腔內腫瘤或者淋巴結腫大壓迫所致。這就應當去看醫生並決定是否進一步做醫學影像檢查如CT 或MRI(核磁共振),超聲波檢查是較為方便且快捷的方法。

靜脈曲張的常見症狀有:瘙癢、疼痛、腿沉重感、乏力、抽筋痛、腫脹、燒灼感。

少見症狀有:患腿夜間不寧、夜間抽筋感,深部靜脈血栓(脫落可導致肺栓塞)、曲張表淺靜脈受輕微擦傷會出血,皮膚異常紅疹。

進一步發展可以出現:踝部皮膚變色(褐色素沉著)、皮膚硬化、皮膚潰瘍。

發病因素:好發於女性(約有50%加拿大婦女有不同程度症狀),激素(荷爾蒙)因素,包括青春期、懷孕、更年期、避孕藥,雌激素,孕激素都會有影響。此外長期站立工作職業、肥胖、腿部受傷、腿部手術都是不利因素。

皮下出現紅、紫藍色網狀小血管,酷似蜘蛛絲網,稱為spider vein,影響皮膚美觀和營養健康。

預防:注意上述發病因素。對於早期輕微症狀者,穿用緊身襪可以輔助靜脈回流,阻止靜脈進一步擴張,延緩症狀進展。應當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緊張度型號的緊身襪;施用護膚霜可增加皮膚營養,施用防曬霜有助於防止紫外線過度照射傷害皮膚,防止皮膚色素沉著。

治療:瓣膜功能失常伴有血液倒流所致的大隱靜脈曲張,目前有兩種治療手段。

一種是傳統外科手術方法結紮大隱靜脈及多處分支,或者摘除大隱靜脈。這種手術需要住院在手術室麻醉下施行,4 ~6 周的恢復期,75%成功率,25%復發率。當然會有疤痕,存在感染和深部血栓的危險率。

另一種最新微創臨床醫學技術叫做“靜脈內鐳射消融術 ”。醫生將不足1毫米粗的鐳射纖維經皮膚穿刺引入靜脈腔內,釋放鐳射能量使血管內腔受熱凝固變性、閉塞、逐漸被機體吸收消融。其優點是:當日施治不需住院,皮膚局部麻醉,無疤痕,術後即可行走回家,次日即可工作,兩周恢復期間穿著緊身襪促進恢復,95%以上成功率,5%復發率。不利因素:可有暫時性皮下瘀腫,個別病例術後輕微疼痛感。

對於伴隨的網狀擴張的微血管,術後可以大大改善或消失。如有殘餘者,採用皮膚表面鐳射加 sclerosant foam硬化注射聯合治療,將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當然一些出於美容角度考慮而僅有單純皮膚微血管網的女性人士,可以單純採用後面這種聯合療法,以便日後盡享夏日海灘,無憂展示你健美肌膚。這一般屬於皮膚美容範疇而非治療範疇,往往在大多數鐳射美容診所就可以做到。

在加拿大和多倫多率先應用這項國際新治療技術,並取得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學影像及介入放射學專家Dr. Kundu MD,創立了多倫多靜脈疾病專科研究所,接受北美、南美甚至來自亞洲的病人。這是一家集健康諮詢教學指導、醫生培訓、影像儀器檢查、綜合診斷和微創治療於一體的靜脈疾病專門機構。Dr.Kundu 現為加拿大皇家醫師協會會員,現任北美放射學會會員、北美介入放射學會會員、美國靜脈學會、美國血管學會以及歐洲心血管及介入放射學協會會員。Dr.Kundu 還涉足其他一些學會並為介入放射學協會以及其他遍佈全球的學術會議舉辦講座。因他在血管內治療醫學方面的成就,最近獲得美國血管學會的獎勵研究基金。作為一名介入放射學者他擅長超聲或透視導向的靜脈和動脈系統血管內操作技術。

此外,Dr. Kundu MD還任職於多倫多士佳堡中心醫院醫學影像科並創立了子宮肌瘤栓塞項目,頸動脈血管內支架項目以及其他一系列最新前沿介入放射學治療項目。他目前是該醫院子宮肌瘤栓塞專案、頸動脈支架專案醫療主任,腹主動脈瘤內支架專案協作主任。

多倫多診所:416-929-0834 可請求華語諮詢,持健康卡享受政府支付會診
聯繫地址:217 Davenport Road at east of Avenue Road
Toronto, ON
M5R 1J3

以上資訊以英文為準,欲詳細瞭解可進入以下網址查詢並有治療效果案例示範:
www.theveininstitute.com, www.torontoendovascularcentre.com 。
作者:George D., Chief Radiologist MD,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teaching hospital of DMU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