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国体育彩票开奖结果 - 体育

訓誡的藝術〈1〉:父母最該說的話

黃莉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每個父母可能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漂亮、很完美,並以孩子為傲。可是,由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鳯的心情,似乎總有一種神袐的力量,使父母們的實際行為表現得好像孩子的成長,總是不如他們的期望。因此,不斷規範和矯正孩子的行為,就成為許多父母的日常功課。這種錯誤的意識導致父母常常把孩子當成自己控制的財產,一定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對待。

父母最該說的話:

你自己作決定吧!

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在於使孩子有健康的體魄、健全的心靈、聰穎的智慧,整個培養計劃,都以孩子的未來為導向。在打造孩子未來的個性上,有兩種實現途徑。一種是對孩子已經犯下的小錯誤加以糾正,責備或管教孩子。另一種就是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不良傾向,提前預警。這時,父母必須對孩子的日常行為加以規範。

但是,訓誡孩子並非一般父母所理解的動輒教訓孩子,講一番大道理給他們聽,或告訴孩子這麼發展下去的可能性前景等等。訓誡孩子同樣須有技巧與原則,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父母有意識地給予孩子選擇的自由,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父母常常訓誡孩子,多數原因都是孩子不明白自己日常行為的責任範圍。這一點責任不在孩子,而在於父母本身。例如,父母常常會為食衣住行方面的小細節訓誡孩子,但是父母事先並沒有告訴孩子,這些行為的界限在哪裡。

以吃飯為例,父母常常為孩子喝不完一杯牛奶,吃不完一顆雞蛋而生孩子的氣,且通常會告訴他們糧食得之不易,應該節約的大道理。可是,最好的辦法卻是在提供早餐給孩子之前,先為他們劃定明確的行動範圍,如:「你是要半杯牛奶,還是一杯牛奶?」、「你是要半顆雞蛋,還是一顆雞蛋?」當父母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也就等於為孩子劃定了明確的行動界限,同時賦予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必須對自己的生活形態作決定,因此對於早餐究竟該喝多少牛奶,能喝多少牛奶,也有起碼的責任心,時間長了,他們就不至於總是浪費食物。當然,由於是孩子自己作的選擇,如果孩子的選擇錯了,父母也好糾正。

總之,當父母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議父母可以這麼對孩子說:「這件事你自己作決定。」這樣的話語可以讓孩子瞭解,他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例如,父母可以對兒女和他的小夥伴說:「你們來作決定,想留在這裡安靜地玩,還是到外面去?」五分鐘之後,如果孩子們依舊大聲喧嘩,你就可以再告訴他們:「我知道了,看來你們決定到外面去。」很簡單的兩句話,不僅能讓孩子明白前因後果的關係,父母也不會被兒女看成「壞警察」,他們能很清楚地瞭解,是他和朋友們作的決定,選擇了這樣的結果。

又如孩子在吃飯時不停地唱著幼稚園學的新歌,或者試圖用手裡的青菜畫一幅畫時,父母可以先對孩子這樣說:「你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好嗎?」這種開頭好像父母有問題,請孩子幫忙解決,然後父母可以接著說:「你唱的歌很好聽,所以我想等吃完飯開始洗碗的時候,你再唱給我聽,好不好?」

這種問話方式具有魔力,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而不會把你看成是他的對立面。而如果令你滿意的唯一的辦法是讓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麼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做是受到限制的。

上學時,記住你必須帶的物品

許多父母總喜歡在餐桌上對孩子講授人生哲學,使孩子的一天不是在訓誡中開始,就是在訓誡中結束。這種父母好像有特別多的人生智慧,一定要在用餐時進行傳授,把自己當成「飯桌哲學家」。

但事實上,用餐時間不是跟孩子講授人生哲學、道德或禮貌的最佳時機。這時最適合的活動,就是使孩子知道家裡有廚房和餐廳,有好吃的東西和令人愉快的氣氛。吃早飯的時候最不適宜長談,原因在於這時候父母或孩子不是還沒有睡飽,就是心裡已經在思考今天辛苦的學習或工作,此時若親子之間稍有一點爭辯,就可能使父母與孩子整天的心情乽很糟糕。而吃晚飯的時候,由於每個人都忙了一整天,大家都累了,需要休息,這時最適宜的談話是閒話家常,使大家輕鬆快樂。

有位父親曾就抱怨:「我看到兒子沒把鞋帶繫好就會生氣。我真不知道究竟孩強迫他把鞋帶繫好,還是讓他拖拖拉拉地走路?他這樣做可能覺得自己很自由,很隨心所欲,但是我們不能叫他負點責任嗎?」可是他的抱怨完全不必要。首先,希望孩子負責任與孩子是否繫好鞋帶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聯性,父母不需要為這些細節與孩子發生爭執。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問清楚孩子為什麼不綁鞋帶,如果他們不喜歡有鞋帶的鞋子,就買沒有鞋帶的鞋給他們;如果他們不會綁鞋帶,就先示範幾次,幫他們把鞋帶綁好,他早晚會注意到這一點。

其次,孩子上學時不需要打扮成「公主」或「王子」的模樣,以免他們為了保持衣服整潔,整天煩惱不已。父母應該考慮到孩子在學校的活動可能需要充分的跑、跳,所以不需把衣服的整潔放在首位,而應以能讓孩子自由活動為優先考量。對孩子說他好髒、邋遢解決不了問題,買一打便宜的棉質衣服,髒了就換,對於孩子心理健康的幫助,要比若干該保持乾淨整潔的教訓有用得多。

有時,孩子還會忘了帶課本、眼鏡、文具等等到學校,父母也不必為這些事大發脾氣,而應將它看成意料中的事。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先把孩子忘記帶的東西拿給他,不要加以訓誡,說他們記性差,做事不認真。拿東西給孩子時,對他們說:「這是你的眼鏡。」要比對他說:「你不要等眼睛瞎了之後,才記得帶眼鏡。」好得多。對孩子說:「你記性真差,要不是你的頭還長在你的腦袋上,恐怕你連頭也會忘了帶。」不如說:「上學時,記住你必須帶的物品。」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事實的陳述要比責備的話語有幫助得多。

早上,在一切準備妥當,孩子要去上學前,父母切記不要對孩子進行一連串的訓誡和警告。在這個時候對他們說:「祝你今天上學愉快!」是一句最好的離別話,它對孩子的影響肯定要比一般父母常說的:「 到了學校以後要乖!」更礻有用。而如果希望孩子放學後就馬上回家,跟他們說:「五點鐘見。」也肯定比說:「放學後別在路上逗留,要馬上回家喔!」清楚得多。

別人的東西就是別人的

幾乎在每個家庭裡,當父母發現孩子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帶回家時,都會高度重視。這種重視的態度很好,但是接下來的應對措施,許多父母往往不得要領。發現孩子把別人的東西帶回家後,父畆應孩用激發自尊心的方式,引導孩子走上正途,而不應在還沒弄清楚事情原委前,就先對孩子道德訓斥一頓。這時,父母最好鎮定而堅決地對他說:「這輛小汽車是人家的,要還給人家。」「這個玩具不是你的,必須送回去。」

假如發現孩子拿回家的東西,是在逛超市時「偷」的這時最好與孩子面對面,堅定的對他們說:「你衣服口袋裡的東西是商店老闆的,必須放回去。」如果孩子否認口袋裡有東西,父母可以指給他看,並重複說:「這東西是商店老闆的,你必須把它放回貨架上去。」如果他們不肯,父母就應籨孩子的口袋裡掏出來,向他們指明:「這是台裡的東西,應該放在商店的架上。」

倘若發現孩子籨自己的皮夾裡偷了錢,這時最好別問他們:「你是不是從我的皮夾裡偷了錢?」而應直接指出事實說:「你從我的皮夾裡拿了十塊錢,請還給我。」當孩子把錢還回來以後,父母再嚴厲地說:「如果你需錢,你可以問我。我們可以商量,可是你不能私自決定。」如果孩子否認這回事,父母也不用跟他們爭辯,或要求他們表白,只須堅定地對孩子說:「你拿了錢,把它還給我。」就可以了。

假設孩子已經將錢花光,那麼接下來的討論就不應該集中在他的品行如何這一點,而應集中在他如何還款這個問題上。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做家務,也可以減少他的零用錢,但千萬別對孩子說:「你是個賊,你這個騙子!」或預言他這麼做的下場,否則將來他們的前途可能就如你說的那樣。當然,追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也不是沒有用處,但他們可能連自己也不知道原因。這時如果父母一定要他們回答「為什麼」,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另一個謊言。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跟孩子討論用錢這件事:「我很失望,你連需要十塊錢都不跟我說。」「你需要錢的時候,一定要跟我說,事情總是可以商量的。」

總之,在發現孩子「不軌」的行為時,父母千萬別逼迫孩子撒謊,這麼做無疑會為我們已經受傷的情感再劃上一道傷痕。在訓誡孩子的時候,父母也應掌握「凡是已經知道答案的,就絕不再提出問題來問,只作公開的聲明就可以」的原則。這樣的聲明所產生的結果恰到好處,留給孩子的也是他自己帶來的不快,以及該為自己不良行為承擔責任的處罰。

轉載自:德威出版《學會跟孩子說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來自台灣的青年鋼琴家廖培鈞榮獲義大利Monopoli國際鋼琴音樂大賽第二名;大會並且頒發給她獅子會獎和台灣獎,以肯定她在鋼琴演奏上的傑出成績。廖培鈞生於一九七八年,在台灣接受完整的教育,藝術學院畢業後前往英國伯明罕留學兩年,今年則以最高成績考入德國福萊堡音樂學院 (Freiburg)。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