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雕塑家王貞妮一年連獲三大獎
【大紀元1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多倫多華裔女雕塑家王貞妮今年11月6日獲得了美國專業藝術家聯盟(The American Artists Professional League Inc.)組織的第77屆國際大賽雕塑大獎。她同時也是去年第76屆大賽的雕塑大獎得主。加上今年7月2日榮獲該聯盟會員雕塑大獎(Helen G. Oehlen Memorial Award),王貞妮已在該聯盟組織的大賽中獲得雕塑大獎三連冠。
11月23日,大紀元在其多倫多總部專訪了王貞妮女士。
藝術天賦埋不住
出生于北京的王貞妮很小就顯露出藝術天賦,9歲時就被學校保送到北京市少年宮話劇組。然而好景不長,1年後便遇上了俗稱“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
王貞妮隨父親移居陝西省。中學畢業後,爲了分擔家庭負擔,到一家集體廠工作。因爲家庭出生的原因,被分配去做沒人願意幹的翻砂工,一干便是7年。
爲了重拾自己的藝術夢,王貞妮參加了廠裏的宣傳隊,當獨唱演員。雖然翻砂工作很累,但她一直堅持參加宣傳隊的排練和演出。終於,王貞妮被推薦去了市話劇團,得到了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李連萍老師的栽培。
隻身闖天涯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貞妮去了香港探親。舞臺上演的來自世界各地的話劇和歌舞劇、博物館裏陳列的各種藝術品,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使王貞妮心動了,她下決心要走出國門,到外面繽紛的世界去尋找藝術夢。
經過4年的艱苦努力,她終於拿到了出國的簽證。1987年10月,王貞妮口袋裏裝著40美元,登上了飛往肯尼亞的飛機。
在肯尼亞,她做過沒有工資的家庭廚師,利用這個機會學練英文;拿主人給的衣服,到市場上換回藝術品,作爲觀賞和收藏之用。後來她憑著從11歲開始在家裏磨練的廚藝,在當地一家大餐館找到了工作。王貞妮感慨地說:“在肯尼亞做這個廚師每月掙300多美金,而在中國我每月只有40多元人民幣。”
由於朋友的推薦,王貞妮決定到希臘去謀生。在希臘領事館的面試中,領事不相信她有足夠的謀生本事。王貞妮以親手烹飪的中國菜折服了領事,獲得了希臘簽證。在希臘她做過流水線工人、酒店招待、餐館廚師等工作,但她最喜歡的還是看畫展、繪畫、收藏工藝美術品。
在多倫多找到了藝術夢
1993年,王貞妮以技術移民身份來到多倫多。同樣是打工之餘隻關心各種美術品。直到2000年的一天,她走進位於College和Bathurst的一家婦女中心,在陶塑興趣班上了一堂課。
課堂上一位來自烏克蘭的陶塑老師教學生如何用陶土塑造一朵玫瑰花。王貞妮做成的是唯一一朵能看到花葉中的靜脈的玫瑰花。
王貞妮終於走上了像是命運中早已安排好的路,對雕塑藝術的敏感和靈氣,從生命的深處源源不斷地流出。
在美國獲獎
2004年11月,王貞妮憑著參賽作品陶瓷雕塑《動物王國》,拿下美國專業藝術家聯盟第76屆繪畫雕塑藝術大賽的陶瓷雕塑大獎,並由此得以加入該聯盟,成爲正式會員。
2005年7月,王貞妮參加該聯盟的會員繪畫雕塑藝術大賽,以作品《夢幻美人》奪冠。《夢幻美人》由可拆開的主體和底座二部份組成。主體是圓形,外壁環繞著幾顆枝葉茂盛、果實累累的果樹。果樹的樹幹和樹葉間有著姿態各異的飛禽走獸,樹下錯落有致地雕滿了各種奇花異草。5位神態、形狀各異的仙女掩映在花草之中。內部則刻上了一圈栩栩如生的小動物。
2005年11月,王貞妮以《神秘的葫蘆》再得陶瓷雕塑大獎。《神秘的葫蘆》爲四部組合的多層次大型雕塑,分別由花形的底座,兩個互相可以分離、鏤空的圓球型構成的葫蘆,以及金雞造型的頂蓋組成。葫蘆的四周,鏤空雕塑著12個動物生肖和各式奇花異草。葫蘆的頂部則以浮雕形式雕刻各種花鳥魚蟲和立在頂端的金雞。作品底部由白色陶泥、上部則由紅色陶泥雕塑而成,通體鑲滿了各種顔色的水晶,造型別致、光彩奪目。
還要繼續努力
王貞妮說她的創作靈感多來自於對各種藝術及工藝品的觀賞。一年來取得的成績是最好的鼓勵,她還要繼續努力。
至於下一步的題材,王貞妮說她正在考慮用陶塑來表達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