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文集華盛頓十九日專電)中華民國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張富美指出,美國的高中要實施大學中文先修課程,僑委會在全球支援三千所中文學校或中文班,都在傳承中華文化,在美國這麼重要的地區,台灣絕對不能缺席,要趕緊搶這個市場,不能讓中共獨佔。
張富美這幾天專程到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參加全美外語教師學會(ACTFL)的年會。十八日她在參加年會的空檔接受中央社記者的專訪,談到爭取美國高中大學中文先修課程兼納繁體字的情況。
她也強調,她將僑委會的工作當作一生的志業,全心的投入。
以下是專訪內容的摘要:
問:請問您此行的主要目的為何? 答:美國將要在高中實施大學中文先修課程,因此特別來參加這次的全美外語教師學會年會。
兩年前我們發現中共方面已經就中文先修課程與美國教育部有所商議,我們知道之後,趕緊向美國教育部強調說要有多元文化,如果只採納中共的簡體字和中共所代表的文化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台灣長期以來保存中華文化非常成功。
我們開始動員,建議行政院成立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由教育部長擔任主任委員,教育部一位次長和僑委會一位副委員長擔任副主任委員,開始規劃如何因應這個新的趨勢,因為美國的高中要實施大學中文先修課程,我們要趕緊搶這個市場,不能讓中共獨佔。
我們注意到時程是明年起要開始在高中授課,二零零七年開始測試,通過了檢定考試就可以獲得大學學分。這是重要的時間點,這不只是語言的問題,語文能力之外,他們還很重視文化的層面,所以我們必須努力去保衛。僑委會在全球支援三千所中文學校或中文班,都在傳承中華文化,在美國這麼重要的地區,我們絕對不能缺席。
中國方面很早以前就說要在世界各地成立一百個孔子學院,他們在很多國家都有外交關係,他們現在錢很多,也很捨得花。我們的預算有限,沒有那麼多資源,可是我們有一個長處,就是幾十年下來,我們支援很多中文學校、中文班,辦過很多中文老師訓練班,讓中文學校老師回到台灣去受訓。
另外還有對年輕人的訓練,我們辦福爾摩莎營,辦台灣觀摩團,辦語文班,介紹對中文有興趣的人到台灣去了解台灣的文化、政治、經濟、社會,長期以來我們台灣因為有自由、民主、人權、和平這樣的普世價值,是美國和歐洲這些國家都能夠接受的。我們跟中共的差別就在這些方面。
問:到目前為止,努力的成效如何? 答:美國主管外語學習的部門今年五月宣佈,不會偏向一邊,強調多元文化,所以正體字、簡體字,拼音或注音符號,都可以使用,所以起步雖然是中共比較早,我們知道之後也趕緊跳進來,並沒有輸掉。
台灣的長處是在資訊科技,我們如何把教中文、學中文弄得比較簡單一點,尤其外國人學中文,覺得最痛苦的就是這些字,筆劃很複雜,現在透過電腦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可進行很生動的語言教學。例如今年六月我們召開華語網路教學會議,我們每隔一年都會辦這樣的會議。
中共表示願意提供經費給高中的大學中文先修課程,免費提供中文教師;我們認為,美國已經有很多中文學校老師,他們都是美國公民,為什麼不從這裡面去找人當老師?最重要是的他們要通過教師資格認證。
問:所以協助中文學校教師取得美國高中教師資格是僑委會的工作重點?
答:對,這是最優先的工作。僑委會和教育部合作,在調查有多少華裔老師已經取得美國高中教師資格,也調查有多少中文學校老師有意願取得高中師資認證,美國各州的要求又不太一樣,所以我們在搜集這些資訊,也在規劃開辦訓練班來進行師資培訓工作。
問:僑委會除了支援國語教學之外,是不是也支援台語和客語教學? 答:早期重點都是放在國語,我上任以後有些僑團反映說,台灣在教母語,在美國也應該要來進行。僑委會這幾年每年暑假補助大學教授來美國巡迴教學,訓練台語種子教師,也在台灣開辦訓練班,例如十一月初開了台語班和客語班師資培訓課程,分別有三、四十人從美國回到台灣來參與。
問:委員長到全球各地訪問僑社,是不是有些特別感動的故事? 答:僑社資源有限,但是推動中文學習的精神令人感動。例如越南、高棉、寮國在美國的華裔移民雖然缺乏資源,但是他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沙加緬度的越棉寮移民社區,為學生每天在正規學校下課後再上兩個小時的中文課;在聖荷西的越南移民則是湊錢蓋中文學校教室,僑委會也給他們一些補助。他們教下一代中文的精神令人感動。
問:中國積極拉攏僑社,如何因應這種競爭態勢? 答:我們是尊重大家的選擇,當然,如果是從台灣出來的人,和台灣還是有很深的關係。有些人為了做生意,投向對方,這是難以避免的。但是也有從中國大陸來的人要來學我們的,因為他們欣賞我們自由、民主、人權的態度和生活方式。所以這是自由競爭,不會去跟他們敵對、對立,而是用我們自由民主的優勢去吸引僑胞。
問:是不是透過服務來爭取僑心? 答:是,如果是認同我們的,愛台灣的,我們都提供服務。
問:僑胞們對台灣能夠發揮什麼樣的幫助? 答:僑胞們對國民外交能夠幫很多忙。例如台灣於二零零二年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前僑胞在這方面就幫了很多忙。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部份,從二零零一年開始,每年在台灣集訓一批對醫藥和公共衛生有專長的僑胞,訓練他們如何去做遊說的工作,這些人回到日本、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僑居地之後,組成台灣醫師協會等組織,展開寫信給衛生部長、國會議員、登報、開記者會等遊說工作。最近在爭取其他國家支持台灣參與WHO的事情有進展,這些僑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事情要靠僑胞。
又如二零零三年二月間,透過僑胞的安排,邀得在任的南非內政部長到台灣訪問,這位內政部長後來甚至協助推動南非提供台灣民眾免簽證入境南非,因此才有從二零零三年七月到二零零五年八月兩年期間,拿台灣護照可免簽證到南非;後來因為中共抗議,南非才取消了這項免簽證措施。
問:僑委會去年底推出鼓勵僑胞返國投資低利貸款的「鮭魚返鄉專案」,一年來的成效如何? 答:這項專案是為了鼓勵僑胞回國投資創業,提供小額貸款,總共有新台幣兩億元的貸款額度,已有十幾案申請,通過的有三、四案。對這個案子有興趣的僑胞可到僑委會的網站看申請辦法。
問:僑委會與外交部的合併案進行得如何?合併後對僑胞的服務會不會受到影響?
答:合併案可能會成,會造成什麼影響很難講。這分為內外兩部份,對外不會影響到對僑胞的服務。對內我們是強調同仁的權益不受到影響。在人事方面,外交部是特考特用,僑委會人員則是以高普考晉用,這要如何處理,僑委會的同仁是蠻擔心的,如何保障同仁權益,現在還在協調當中。我們是爭取與外交部合併後,保留僑政和僑教兩個司,只要我在就會替同仁爭取權益。
外交部方面有在提,合併後將原屬僑委會人員打散到外交部各單位,我是希望至少在剛開始時能夠不要打散,經過一段過渡期再慢慢進行整合。這件事有些陣痛期可能是難以避免,不過我們也不能站在本位主義說不能合併,如果每個部會都說絕對不能動,政府組織再造便無法推動。
問:您擔任僑委會委員長五年多來設定那些目標,完成的情況如何? 答:僑委會從非常沒有制度的小機構變成非常井然有序和制度化。有些人剛開始會排拒,例如有人在同一位子上待了二十幾年,這樣不會有進步。所以我推動了輪調制度,讓同仁有機會磨練和學習。我採取賞罰分明的作法,表現好的就給予提拔,表現不好的就拉下來。
內外互調的制度在外交部和新聞局都行之有年,但是僑委會有二、三十人原本因為沒有任用資格,說不能調回台灣。我說那有這回事,而逐步把他們調回去,讓台灣的年輕人有機會出來,現在只剩下十三個人還沒有調回去。當初派出來的年輕人經過三、四年,很多已輪調回台灣,這些都是僑委會的生力軍,因為辦僑務如果都沒有駐外經驗,會不知道外界是什麼樣子。
另一件做的很好的是整理舊檔案。過去七十年的舊檔案丟在地下室沒有整理,我們動用預備金去整理,將舊檔案燒烤成光碟,方便查詢。這對辦案子的同仁很方便。當時要求參事、主管都下去幫忙整理,有人去向立法委員告狀,罵我是酷吏,我說如果不整理,這些從民國十幾年以來的檔案早晚會散失掉。現在承辦案子的同仁上網就可以找到過去的檔案,非常方便,這部份讓我們感到很驕傲。
另一件事是鼓勵台商樂捐給僑居地的窮苦民眾,免得讓人家覺得台商賺大錢而為富不仁。例如在僑委會鼓勵之下,台商已經在越南、中南美、非洲等地捐出二千多部輪椅。
問:有沒有想做但還沒有做到的挑戰? 答:僑委會四年前開始,每年以新台幣八十萬元的經費,派六名同仁到澳大利亞進行五個星期的短期進修。但是這個時間太短,如果有更多的經費,希望能夠將同仁送出去接受較長期的訓練。我是把僑委會委員長當做志業,全心全意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