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7日訊】老家來了朋友,帶來了老家的煎餅。說,咱們老家的煎餅已經成為名牌,開始出口到國外了,帶幾張來你嘗嘗。我吃來這煎餅,卻怎麼也不見得好,比小時候媽媽做的煎餅差遠了!
小時候,家裡窮。啊,那時候大家都窮。吃飯是全家最大的問題。連國家都說,十億人民的吃飯,是大問題哩!
不知怎麼的,國家供應的糧食,都是粗糧,也不知道那時的農民伯伯怎麼就只是種粗糧,而不種小麥,以至於我們只好總吃粗糧。有點麵粉,總是要留到有事情或者是年節才能吃到。所以,那時就老盼著過年,可以吃好的。媽媽說,過年不好,會讓人老去的,我也不在乎。
粗糧是不可以蒸饅頭的。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用來蒸窩頭,而且還起了一些個好聽的名字—-棒子面的叫黃金塔,地瓜面的叫橡皮塔……還有叫「九外一里」的,是說窩頭的做法。總之是窮開心罷了。
老吃窩頭,就膩了。媽媽說,蒸窩頭的都是圖省力,怕麻煩。好吃還是煎餅!所以我家大多的時候就吃煎餅。晚上就見媽媽把玉米面拿水泡了一盆,準備做煎餅。小的時候,也不知道哪來的那麼多的困,一覺醒來,天已大亮,卻見媽媽已經升起火,在攤煎餅。只有一次是被小便給憋醒了,才看見媽媽在推磨子,推煎餅糊糊—-那時,天上的星星還在眨眼呢。
起床以後,就愛在媽媽身後,看她攤煎餅—-爐火上支一張鏊子,旁邊放一盆半夜推好的煎餅糊。媽媽先在鏊子上打一層油,舀一勺糊糊倒在鏊子上,用一隻T型的耙子轉圈的將糊糊攤開,使之均勻的粘在鏊子上薄薄的一層,熱鏊子就把煎餅烙熟了。媽媽揭著捲起的邊,把煎餅揭起來,反面還烙一下,才作四折折起,成為我們口中的食物。
有一次媽媽不知是什麼急事走開,我想替媽媽把煎餅揭起來,卻被熱鏊子給烙疼了手,才知道原來做煎餅也是十分的不容易。
爐火紅紅的,在晨曦中映著媽媽的臉也紅紅的,我感覺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美、最好、最能幹的媽媽!我說,人家都是把面子送到煎餅店,讓他們給攤,為什麼你要自己辛苦著做?媽媽笑了,說,傻小子,請人攤是要錢
的,也沒你媽攤的好吃。
這是真的。我在媽媽的身後看了一會,媽媽把一個剛攤好的煎餅抹上醬,捲上大蔥,說,快吃!吃了上學去!我大口的吃著,感覺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美食!
吃著這美食,我走進學校,吃著這美食,我走出校門,走向成人,走向社會……走到今天,什麼好吃的都有了,都吃過了,吃膩了,可永遠也忘不掉媽媽的煎餅……
現在,再也不盼著過年了,因為過年吃的和平時一樣,沒什麼新鮮。現在反而恨過年—-過年會讓媽媽變老,會讓媽媽的額頭上增加皺紋和白髮!
願媽媽再年輕,願媽媽永遠健康!
啊,養育我長大的永遠的媽媽和她的煎餅……
【中國食療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