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特稿)一名在北京駐點採訪的台灣女記者,最近因病到醫院打點滴的經驗,讓她畢生難忘。由於不是住院病人,她只能在走道上分到一個小小空間,四週人來人往、嘈雜不堪,病人需要的寧靜、隱私與尊嚴,在這裡全看不到。
這名女記者的就醫經驗反映出中國大陸的醫療現況之一:病人太多、醫院床位嚴重不足,門診病人即使需要打點滴,也無法分到床位並接受良好的照顧。
隨著兩岸民間互動不斷增強,除了早期的台商,近年來到大陸工作或求學的台灣民眾越來越多。在努力上進、認真打拼之餘,還要面對許多生活上的困難,其中醫療對很多人而言仍是個頭痛問題。
一個在北京某外商機構任職的台灣人不放心到一般醫院就診,改到國際性的醫療機構「SOS」,結果一次簡單的門診就花費九十美元。
還有一名台灣女子因頸椎問題到北京最具規模的中醫院看診。她說:「醫院環境OK,但門診費用折合台幣快三千塊,實在負擔不起。」
根據台灣現行規定,台灣民眾在中國大陸就醫,可憑收費單據申請全民健保補助,但只限於住院,門診不在補助範圍。
在費用的考量下,加上對北京本地的醫療機構不夠信任,很多台灣人生了病,如果短期內可以回台灣,就先忍著等回去再看病,若忍不了,只有被迫中斷工作或學業。
有一名台灣記者曾因牙痛提前結束北京的駐點任務。不過,他考慮的並非醫療費用,而是大陸的牙醫診所消毒工作不夠徹底,時常傳出病人牙齒看好了卻感染B型肝炎的例子。
有些台灣醫師看到這個需求,以家庭醫師顧問方式到大陸為台灣病人看診,但目前這情況只出現在台商聚集的南方城市;尤其蘇州一帶,許多台灣中醫師開始在當地的中醫院診所掛名看診。
也有人表示,只要不擔心費用的問題,在中國大陸也可以獲得良好的醫療照顧。
北京台資協會祕書長陳國原說:「我在協和醫院看過病,感覺非常好。」有些台商則習慣去由日本政府捐款興建的「中日友好醫院」,並指「在這裡(中國大陸),有錢,就看得了病,有錢,就有尊嚴。」
除了有錢,還要有膽。例如器官移植,碰到台灣規定較嚴或不做的手術,有些病人會跑到大陸來做。以換腎來說,腎的取得就較台灣容易許多。
但是由於術後追蹤不易,病人進行器官移植後常見併發症或其他後續問題。一名台灣男子去年中秋節在北京某軍醫院換腎後,在今年新年期間病故。
在尊嚴、費用與醫療安全不可兼得的情況下,很多台灣人笑說「要好好考慮可不可以在中國大陸生病」。有人則希望中共官方儘快開放台資醫院,不要讓此間台灣民眾再為了就醫問題奔波於兩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