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工阿慶伯的故事 (5)

侯念祖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18日訊】3‧

中秋節過去了,作坊內開始更加地忙碌了,每年中秋節過後,就是做木這一行業的大月,因為從中秋到黃曆年前,是遷居與結婚的旺季,新居需要家具、結婚更要辦理嫁妝,所以從中秋之後,店裡訂貨的顧客從未有一日間斷,每天也都有像是出不完的貨;師傅們每天都要加夜班趕工,徒弟們當然也不能閒著。

自從和阿成師談過,解開了心結的阿慶,手藝像是火箭炮般的向上衝高了好大一截,在這個旺季中,著實幫作坊裡分擔了不少的工作。頭家師父忙得每天笑呵呵的,對於這個徒弟滿意極了,心裡也逐漸的不把他當成學徒看待,每當為師傅們準備加夜班的宵夜時,也都不忘了替阿慶準備一份。

但是阿慶這時可儆醒多了,雖然和師傅們有了一些相同待遇,但是他總不忘提醒自己還是個必須不斷提高的學徒,而學徒就是不足的、不夠的,所以他還是和其他學徒一樣,每天主動做些打雜的瑣碎工作,稍微空閒時就仔細觀看其他師傅的工作。因此,雖然在這忙碌無比的季節中,師傅們再也沒有時間教他些新的工作,但是從對於師傅們工作的觀察和自己的體會,再加上得空時向阿成師請教,阿慶對於更深一層的作品也慢慢的能夠掌握到一些要訣了。

幾個月就在忙碌當中很快的過去了,過年前,頭家師父給了阿慶一個紅包,金額雖然不大,但卻也是破天荒的一件事,因為按傳統來說,學徒們除了一些人們習稱為「剃頭錢」的很少的零用錢之外,是完全沒有任何工資的,更遑論過年時有獎金可以拿。

當頭家遞給阿慶這個紅包時,阿慶卻感到十分為難,遲遲不肯從頭家手中接過這個紅包。頭家有點兒納悶,弄不清楚這個學徒心裡在彆扭著什麼,那隻遞出紅包的手更尷尬得不知道該不該收回來,猶疑之間,眉頭不禁皺了起來。

阿慶看到頭家蹙起眉頭,只好吞吞吐吐地說出心裡的難處:「我…還是學徒啊。」

頭家一下子鬆了臉色,看了看眼前這個臉色漲得發紅才勉強擠出一句話的阿慶,笑嘻嘻的對著他說:「呵呵,你以為拿了這個紅包就是師傅了啊,你想太多了吧!你如果認為自己還是學徒你就是學徒,誰也不能說你是師傅的,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看你自己呀!」

阿慶立刻體會到頭家話裡的意思,他心裡恍然大悟:「是啊,我只要能把握住自己這顆心,那還怕什麼呢?」於是阿慶畢恭畢敬地向頭家行了個禮,雙手接下了這個紅包。

頭家賞給阿慶一個紅包的事情,立刻在作坊中傳開,肯定者有之,羨慕者也不少,當然,還少不了一些嫉妒的冷言冷語,說著什麼「破壞規矩、寵壞學徒」的小話。可是不管當什麼樣的話傳進阿慶的耳中,他也只當作是耳邊風,因為他知道「最重要的還是這顆心」。

熱鬧的中國新年終於過去了,作坊開工後仍充滿著一股過節的氣氛,師傅和學徒們都顯得有點兒懶散。從新年過後,其實也正是木工這一行業最清閒的時刻,該入新居的、該結婚的,大多在新年前就趕著完事兒了,所以之前那股趕工加夜班的拼命勁兒,早就一掃而空、煙消雲散了。在這個時候,師傅們總是做做停停,閒時就聚在一塊兒聊天,要不就溜達到其他作坊去串串門子,聯絡聯絡感情也順便交流些經驗。師傅們輕鬆,而學徒們也都趁著這個可以稍微擺脫師傅斥喝的機會喘口氣。

一天下午,阿慶閒得發慌,在作坊裡四處轉悠,想找點事兒幹幹。當他晃到另一間房時,看到雕刻師傅阿同師正在專注的刻著牙子上裝飾用的花草雲紋,阿慶挨近阿同師的身邊想看得更仔細些,只見阿同師熟練俐落的刀法,似乎輕輕鬆鬆的就在木身上刻出了那些有著畫龍點睛之妙的美麗線條。阿慶一時之間看得入了迷。

這阿同師是頭家的弟弟,在他們六個兄弟中,只有阿同師一人專攻木作中的雕刻一門,阿同師雖然也有個屬於自己的小雕刻作坊,但是他每天下午也都會到大哥的作坊中幫忙作些家具上的飾刻工作,他說,因為這間作坊是他們父親所留下來的最重要遺產,因此,好好的維持這間作坊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阿同師所雕刻的佛像在鎮上相當出名,但是鎮民們也都知道他有個習慣,對於委託他雕刻佛像的人,他總是會仔細的「審核」一番,如果有人心術不正或名聲狼籍,無論出再高的價錢他也都拒絕接受委託。阿同師總是說:「我刻佛像是要人尊敬向善用的,而不是拿來求一些亂七八糟的、來被糟蹋的,如果佛像被那些性地壞的惡人糟蹋了,雕刻佛像的我連帶的罪也不小啊!」

阿同師將雕刻完了的牙子放下,這才發現阿慶像支木頭般的杵在他身邊,便開玩笑地對阿慶說:「阿慶仔,在偷學功夫喔。」

阿慶尷尬的羞紅了臉,一時間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只得慌忙的解釋說:「沒有啦,我是看到師傅你刻得很美,所以就這樣一直看下去了…我不是要偷學啦。」

「偷學」在傳統作坊的技藝傳授中是一件很敏感的事,因此,阿同師發現對這個憨直的學徒來說,開這個玩笑很可能會讓他不知所措,所以便爽朗的呵呵笑了兩聲,站起來伸伸腰桿,轉身端起杯子喝了口水。

突然間,他生出一念,心想:「我乾脆問問他想不想學點雕刻功夫,這樣不至於讓他太難堪,就算他不學,也可以表示我不是那麼小器的人。」

腦中一念閃過,他轉過頭看了看阿慶,覺得這個學徒越看越順眼,於是便開口道:「你想不想學雕刻呢?我可以教你一些。」

阿慶一聽,有些不敢置信,深怕一遲疑,師傅又改變了主意,連忙點頭回答:「好!好!我想學!」(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若說上個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讓世人們開始省思人性與科技文明的發展之間,二者不一定並行的事實--並且直接催生了〈世界人權宣言〉,以試圖落實在這樣的時代中對於人性和人權的保護與規範--那麼,這一對於人性和人的直接迫害的慘痛經驗與徹底反省,主要便是以德國納粹所成立的奧茲維辛(Auschwitz)集中營作為一個代表。
  • 青年時代就參加學生反對運動的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教授侯念祖博士回憶當年說:「反對運動就是一味的要反對政府,當時也接觸過馬克斯思想,去年我讀了『九評共產黨』這本書以後,把我以前對共產黨的想法完成否定了,因此為了要告別馬克斯,我還是上網辦退黨。」對於有人質疑退黨人數統計的正確性,他以現身說法的語氣說:「我有上網聲明退黨的經驗,聲明文要經過審核的,而且中國大陸的黨員有的不會上網,有的上不去網站,因為被中共封鎖了,所以到目前300萬退黨的人數,實際數字只會多不會少。」
  • 前記:本文作者過去十多年來曾積極參與學生運動與社會運動。1990年時的「野百合學運」,作者時為東海大學校際代表,並因此成為進入總統府的請願學生代表之一,之後並曾擔任「全國學生運動聯盟」中區召集人,此後積極參與各項運動,並曾自詡為「左翼」知識份子。2005年初,《九評共產黨》出版後,作者在理性慎重的思考下,毅然向「左翼」思想告別,也緣於此,曾和部分過從密切的「左翼」朋友們有過一場對話。這封信,是在7月初接到這群朋友們「釐清組織關係」的信件後,對於他們的回覆和對話嘗試。以下信件中人名和組織名稱略去。
  • 在九三軍人節前夕,本報於台中縣太平市建國里活動中心舉辦了「抗戰勝利60週年,還原歷史真相」的九評座談會,座談過程凸顯了這個節日的意義。此次座談由國立霧峰農工教務主任邱添喜主持,邀請到的與談者有亞洲大學助理教授侯念祖博士及前上海醫科大學小兒科主任聶淑文醫師。
  • )韓國女星沈銀河前天宣布下月18日下嫁男友池尚旭后,韓國傳媒紛紛向她的未婚夫大起底:准新郎家底丰厚,有兩個妹妹,是家中的長子,其父親擁有數百億韓圓的企業,他在著名延世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留學美國史丹福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并在日本東京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精通英日語,曾任政府机构的建設研究員,他的名字在网上搜查率更打入十大。而他本身對健身甚有心得,去年5月,他曾出版健身書,介紹健身秘訣。
  • 由於一些歷史的因緣,這個鎮上以木工為業者非常的多,其中,八十九歲的阿慶伯,是最受到老老少少眾多木工們的推崇與景仰的。阿慶伯為人謙遜、隨和,而且在技藝的水平上,更是其他木工們所崇拜的對象。雖然在木製家具的製作歷史上,木工、雕刻以及髹漆很早就因為分工的緣故而分開製作與傳授了,但是阿慶伯卻一身兼具了這三種專長;不只如此,興趣廣泛的阿慶伯還專長於古詩詞的創作與吟唱、中醫醫理與藥理、周易風水勘輿等等,甚至這個鎮上許多廟宇在興建之時,都還是請阿慶伯幫忙設計與監工的。
  • 有過一年在師父家打雜當奴僕經驗的阿慶,這會兒隱隱約約的明白了,師傅們也是在觀察他、磨練著他,看看他是不是個可造之材。想通了這一點之後,阿慶做的更起勁了,心裡剩下那一絲的委屈感覺也消失了,他每天在作坊中提起精神專注的注意著師傅們的動作,只要哪一個師傅一抬頭,他就飛快的跑到他面前,聽候師傅的差遣;慢慢地,許多工作也不必等師傅號令,他就知道該怎麼做、做些什麼,雖然師傅們嘴上不說,但是阿慶可以感覺出來,師傅們對他的態度比起剛開始時要和善的多。
  • 幾個月過去了,聰明的阿慶陸續學會了各式各樣的刨刀和鋸子的基本功夫,也學會了幾項較小件的生活用品--像是肥皂籃、畚斗和小圓椅--的製作,師傅們都很喜歡阿慶做的這些小東西,這些小玩意兒雖然只是附送給訂製整組家具做為嫁妝的顧客的贈品,但是贈品做的漂亮,總是也有些錦上添花的效果。
  • 吃了幾口麵後,阿成師停下筷子,看著阿慶,開口說:「你知道我的父親和伯父是從唐山過來的木工師傅吧。」阿慶不知道阿成師為什麼突然說起這檔子事兒,不過阿成師的父親文林師和伯父啟林師過去是這個小鎮上非常有名氣的木工師傅,他們的故事早已是鎮民們所耳熟能詳的了,因此阿慶便點了點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