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五日電)台灣立法院科技及資訊委員會今天進行生物晶片專案報告,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鍾熙指出,生物晶片未來應用領域涵蓋醫療診斷、法醫鑑定、健診及疾病檢測、國防安全等,2004年的市場規模約700億台幣 (22億美元),預計2008年市場規模達1500億台幣 (47億美元)。
李鍾熙在「生物晶片科轉研發計畫及效益」的專題報告,作以上表示。
李鍾熙指出,目前生物晶片應用的領域在於新藥開發、生物醫學研究方面,不過這方面的市場較小,未來如果應用在健診及疾病檢測、血液篩檢等臨床檢驗,市場規模會比較大。
在基因晶片應用先期計畫方面,為擴大基因晶片競爭優勢,加速創造應用市場,建立國際標準的先導地位,工研院在生物晶片研發計畫第一階段完成後,在民國93年開始執行「大規模基因表現圖譜應用之先期研究計畫」,充分運用國產高密度基因晶片,進行大規模血液及組織檢體的基因表現檢測分析,並結合中研院、葛蘭素、華聯、賽亞,包括台大、加拿大、美、法等國內外的專業醫學中心,共同建立人類疾病與基因表現的分析及數據分析。
另外,從民國88年到91年,生物晶片科轉計畫投入經費約1億5000萬元。
經濟部常務次長施顏祥在「生物晶片之研發計畫及成本效異評估」報告中則指出,台灣生物晶片廠商有晶片生技、先進基因、聿新生技、台灣基因、基亞生技、晶碁生技、台岳生技及華聯生技等20餘家,其中以華聯最具規模,預估在2008到2010年間,年產能可達百萬片規模,目前晶片產品售價為國際大廠的四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具有高度國際競爭力,目標是 5年內發展成為研究用基因晶片全球主要供應廠之一。
李鍾熙指出,台灣生物晶片技術產業還處於萌芽階段,目前台灣的幾家公司都不賺錢,甚至有公司很難經營,距離賺錢還有一段距離,不過,他希望2到3年,或5年之內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