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30日訊】從事幼教工作許多年,因為都是在私人機構工作,和家長的交流很密切,而且家長都敢怒敢言,所以更瞭解家長對教育真實的想法,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唉~如果孩子成績好,我也不用浪費那個錢讓他去補東補西的,就拿數學來說,越補越大洞。」我說︰「那為什麼還要補呢?」「不補不行啊!有補習都這樣了,不補習不就完蛋了?」我又問︰「那要補到什麼時候呢?」「……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有可能是補到孩子成績變好了,也有可能是補到我放棄他的時候。」
沒錯!絕大部分的家長都遭遇這樣的麻煩,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能對孩子有所助益。持續讓孩子補不想補的習,結果不僅孩子的時間沒了,親子關係惡劣了,更賠上孩子原本應該優異的表現。
從小我就對數學特別有興趣,也很喜歡教人家數學,直到進入工作職場,仍不間斷(但是我的本業不是教數學,而是遇到令我感動的家長時,才會主動要求去教他的孩子數學,當然也是免費的),一開始只是出於一片熱忱,順便打發打發時間;後來我發現一件驚人的事情︰為什麼原本那些數學很差的人,最後總是能跌破老師及家長的眼鏡,輕而易舉的拿到高分,甚至一路保持下去?
道理很簡單,不是我數學特別好,只是能「抓到訣竅」,而且,也讓孩子真實的將訣竅緊緊的握在心裡。我相信做每一件事一定都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只是一般人都容易用困難的方法來解決事情,結果讓許多事情的困難度跟著提升了。我並不只是單純的給孩子魚吃,我教他們如何釣魚,如何只用一根竹竿、一條細線、一個掛勾,及一蘋小蟲,便能每次都釣到肥美的大魚。
我也發現沒有笨孩子,只有迷路的孩子。舉個例子︰我們將數學題目當成起點,答案當成終點。我們要協助孩子自己能找到終點,除了給他一張地圖,還要教會他們,如何輕而易舉去找到最近的路線。許多老師只給孩子地圖(一堆公式),以為問題就解決了,但是孩子常常走一走會迷路,還沒到終點就失去力氣,進而懊惱、放棄;更好一點的老師會帶著孩子走幾遍,以為孩子永遠都會自己找路了,結果下一次在同一個路線的中間,忽然積了一個大水坑,孩子過不去,孩子一樣到不了終點。
我教數學的方式很不傳統,我會要求孩子先照自己意思算一遍給我看,無論答案對或錯,那都不是重點,所以先擺一邊。我會問他一條一條的算式是如何列舉出來?結果就這樣找到迷路的地方,然後憑經驗引導孩子自己想出路;而且還要引導孩子相信︰下一次就算沒有老師的陪伴,你也能自己找到出路。我稱這種數學方法為「重建式數學」,重建孩子找到終點的方法,也重建孩子的信心。
「重建式數學」最大的好處就是直接找出孩子打結的地方,協助孩子自己解開,如果身處雜亂的環境,也要求孩子自己拿掃把掃一掃。不是我幫他解開死結,也不是我幫孩子清掃。我發現這種方法應用到每一種學習,都能變得快又有效率;所以近幾年我和先生正努力將這套學習方法,推廣到每一個學習者身上,成效很大。
這個道理不太難,很多老師甚至家長自己用心想一想,應該也能夠使用的出來,加油!希望孩子能夠有越來越多自己的時間,也希望每一位盡心負責的老師及家長都能夠獲得快樂、輕鬆的生活。
快樂課程訓練中心 王靜儀 老師
作者︰王靜〈靜加上三點水〉儀 老師
電話︰02-8667-7741
住址︰台北縣新店市溪園路431號六樓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