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音樂故事:高山流水

廖真珮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俞伯牙是中國一位很有名的藝術家,他曾創作許多的曲子,而「高山流水」則是他相當滿意的作品,但是在當時並沒有什麼人可以真正的欣賞「高山流水」這首曲子。

俞伯牙有次機緣認識了一個叫鐘子期的人。他們倆人見面後,伯牙把琴放在桌上,屏氣凝神的停了一會兒,然後就用他那靈活的雙手在琴上悠然的彈了起來。鐘子期微閉雙目並聚精會神的聽著,好像完全沉醉在曲子中了。他聽著聽著,感覺看到了挺拔雄偉的高山,鐘子期突然睜大眼睛說道:「您的琴音真美呀,就像是巍峨高大的泰山!」伯牙聽他說完,心中暗暗驚喜,又繼續彈著琴。當俞伯牙的手指在琴上來回拂動,琴音一會兒高又忽然轉為低,這樣扣人心弦的曲子,鐘子期還是第一次聽到呢! 他真的被琴聲給感動了,不知不覺站了起來說:「真棒的音樂呀!浩浩蕩蕩的,讓我想到了江河和大海。」伯牙聽完他的話,終於忍不住站了起來握著鐘子期的手說:「我今天算是是遇到知音了!您對音樂的理解是這樣的深刻,我們的心是相通的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