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呂秀蓮:e化太平洋新兩岸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台灣副總統呂秀蓮昨天表示,台灣必須要從「舊兩岸關係」轉換到「新兩岸關係」的新思維,也就是台灣應該東望太平洋,連結中南美洲、加勒比海邦交國,前進中南美洲進行策略佈局。

呂秀蓮昨天參加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所舉辦的「2005年會員大會暨金根獎頒獎典禮」,做出以上的表示。

呂秀蓮除了闡述台灣科技發展相關政策及目標外,並期許高科技應與人文結合,為民生樂利、國防、外交、文化創造更多優勢。

她指出,高科技產業從80年代起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近3年來卻出現一些警訊。台灣高科技產業,民國89年所創造的附加價值高達7189億元,可是到93年降到6046億元,3年來下降了15.9%,致使整體GDP增加率下降1.4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雖然台灣高科技在多項世界評比中名列前茅,但如何繼續掌握台灣的科技優勢,以讓高科技成為優質的國家發展力量,並承擔更多的歷史使命。

而呂秀蓮強調,科技產業對文化應有提昇作用,台灣年輕人過去「哈日」,現在「哈韓」,可見文化創意重要性。

她表示,行政院目前已有文化創意產業產值3000億元及增加數位內容的目標,她希望,在2008年的時候,全世界也能掀起「哈台風」。

此外,呂秀蓮昨天也對兩岸關係有了嶄新的詮釋,基於台灣長期受到中國打壓,及海洋立國的思維,她表示,「全新的兩岸關係思考架構,應該建構在環太平洋區,台灣應該東望中南美洲等友邦國家,佈局前進中南美洲。」

呂秀蓮表示,東太平洋的人口佔全球40%,經濟實力佔50%,行政院已經核定前進中美洲佈局的最新政策,也就是日前在APEC會議時,台灣用最擅長的資訊實力,來協助一些國家進一步e化,而且,這個美意將擴大到中美洲。

呂秀蓮提出,用e化在中美洲推動造鎮運動,建立「TAIWAN PARK」,在每個邦交國結集當地的產業,由當地國家提供土地、人才、長期優惠等措施,「台灣提供技術和e化經驗,協助他們建立多元化的社會,並且利用美洲自由貿易協定,全力產銷美國。」

經過3年的籌劃,民主太平洋聯盟將於今年8月14日正式成立,呂秀蓮希望這個聯盟能夠成為mini-APEC,不只是經濟的結盟,也更強調人文、科技與海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