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碧╱台北報導〕「醫師值班時間怎麼可以不在醫院裡?怎麼可以不看病人就做診斷呢?現在的醫學教育真的是出問題了,怎麼教出這樣的醫師?」在醫界因教學嚴格而有「雷公」封號的總統府資政陳楷模昨天早上氣急敗壞表示,國內應該要重新檢討什麼樣的人不能當醫師。
他認為,一個沒有憐憫心的人是不能當醫師的,當醫師是要有熱忱,願意視病猶親,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即使我自己沒有能力,我做不到,我還是願意請別人來幫忙,而不是看都不看,就想盡辦法把他轉走。
陳楷模直言,邱姓女童的事件再次暴露出現今國內醫師沒有親自診療病人的問題,而且值班醫師竟認為這樣做沒有什麼不對,也沒有錯…,這都顯示出我們的醫學教育出了問題。
他還記得自己在當學生時,就曾經發生過前台大校長傅斯年因為查到有值班醫師在值班時間沒有待在醫院內,就要該名醫師第二天不要來了,他一直記憶猶新,未曾忘懷。那像現在只是記過、記申誡,而且還可申訴?
陳楷模說,在他們那一輩的觀念中,以醫院為家是常有的事,因為人命關天,沒有比救人更重要的,不過陳楷模也說,現在時代不同了,整個社會價值觀都變了,如果一個人知道他有錯,還有救,還可以改,可是若一個人根本就認為他沒錯,而且堅持「以前都這樣,為什麼現在不行?」時,還能說什麼呢?只能說是整個體系出問題了,張珩及神經外科的教授沒有把學生教好。
陳楷模也憂心,邱小妹的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未來會更嚴重,如果大環境及制度不改,觀念不改,推病人的事情還是會發生,而他不禁也有點灰心地說:「我老了,管不動了…」。
前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吳運東昨天也直言,現在國內在招考醫學生時,還是以成績表現為主要考量,卻是忽略了一個人的人格特質,究竟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以及以救人為職志呢?
吳運東說,他二年前參加世界醫師會時,當時與會醫師就曾討論過醫學倫理及醫德的標準,當時有非洲的代表說,他們沒有辦法做到,因為儀器、設備等限制,但是美國的醫師代表卻很堅持,醫師救人的職志是無國界的,沒有第二種標準,就像南亞海嘯,即使是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醫護人員還是要想盡辦法搶救生命的,有什麼比生命更貴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