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錢掰成兩半兒使的秘訣

唐豐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4日訊】初到歐洲的華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風景優美﹐物價昂貴。特別是來這裡讀書﹐旅遊和做訪問學者的﹐不拿這裡的工資﹐帳上的錢只見出沒有進﹐每次買東西時免不了心裡在合計﹕這麼點三明治﹐不好吃還合人民幣三十元﹔坐上十幾分鐘公共汽車的價錢比國內出租車還貴﹔一小把綠葉菜就值十幾元人民幣﹐太貴了﹗恨不得節衣縮食不吃不喝了﹗

感嘆歸感嘆﹐日子還得照樣過﹐不過會過日子的人很快就能發現省錢的辦法﹐下面我們以英國為例做個簡單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其實很多情況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是類似的﹐因為歐洲經濟共同體一體化嘛。

首先說吃﹐民以食為天﹐身體最重要。四百年前的法國預言家諾查丹瑪斯預言﹐現在馬克思統治全世界﹐全球都在搞共產主義那套均貧富的東西﹐的確﹐歐洲的社會福利制度就來源于此。每個國家都有那種保障貧困家庭日常生活必需品供應的廉價商品﹐比如麵包雞蛋牛奶之類的﹐最省的吃法﹐一個月花不了人民幣一百多元。比如包餃子用的麵粉﹐在英國十公斤還不到一鎊錢﹐折合成人民幣也就一元錢一公斤﹐比國內價格還便宜﹐炒菜的油也比國內便宜﹐一句話﹐只要買來自己做﹐不買那種做好的現成品﹐價格就便宜得多﹐因為在歐洲勞動力最貴。

每週購物最好能選定一家便宜的超市﹐積少成多嘛。每個城市一般都有好幾家超市﹐他們之間的價格差別較大﹐最便宜的排名可能是﹕LIDO﹐ASDA﹐ALDI﹐TESCO﹐SAINSBUARY等。便宜的中國方便麵﹐十二包才一鎊錢﹐每次煮上兩包面﹐加個雞蛋﹐一點蔬菜﹐飯後再來點冰激淋﹐來個蘋果﹐既經濟省事又營養好吃。許多超市會吸引顧客﹐經常會有買一送一的打折銷售﹐這樣就可嘗嘗平時捨不得買的好吃的。另外﹐一般肉鋪都會免費或以很低價出售我們中國人喜歡的豬蹄和骨頭﹐每週去拿上一袋免費的骨頭回來燉湯﹐水燒開後煮十分鐘﹐把這些水倒掉換上新水﹐再加點從國內帶來的乾貨﹐比如海帶香菇之類的東西﹐湯裡再加點香料和醋補鈣﹐最後再做個調料碟﹐那真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夠吃好幾天的。

說到穿﹐很多節省的中國人在這基本上不買新衣﹐一是價格貴﹐二是樣式也不好看。很普通的一件衣服就相當于人民幣五六百元﹐從國內空運來也比這買便宜得多。在歐洲講究的人每天穿一套不同的衣服﹐要想模仿他們﹐擁有各式各樣的衣服也不難﹐只要您願意買二手的舊衣物。

在國內﹐誰家孩子的衣服玩具不要了就送給親戚朋友﹐哪有拿來賣錢的﹖舊貨也從不登大雅之堂﹐可在歐洲﹐幾乎每個城市最繁華的地段都有不少舊貨店﹐裡面什麼都賣﹐從舊傢具舊電器﹐從鋼琴到六七成新的衣物﹐應有盡有。這些舊貨店主要是由慈善機構﹐如兒童基金會﹑癌症基金會等主辦﹐做的都是無本生意﹐也就是說﹐賣的東西都是別人無償捐贈的﹐店員也是義務勞動﹐當然掙的錢也用于慈善活動﹐所以東西很便宜。

說到使用舊貨﹐這裡有個觀念問題。西方人由於受基督教的影響﹐講究互助互愛﹐我不用的東西你拿去用正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嘛﹐要充份利用有限資源﹐不要浪費。哪怕這件衣服的原來主人已經離開人世﹐我現在穿在身上﹐我就是它的新主人﹐哪有什麼晦氣之說﹖法國裡爾每年還舉辦歐洲最大的舊貨節﹐人們專程趕去逛舊貨﹐興高采烈的﹐比過年還高興呢﹗

除了日常的舊貨店之外﹐週日一般還有露天的舊貨集市﹐俗稱跳蚤市場﹐或車後背箱的大甩賣。一般家裡有什麼不需要的東西﹐攢多了時就拿去賣﹐可每次還得交七八鎊的攤位費。許多中國人常去那給孩子買些玩具衣物或自行車之類的東西﹐這裡的價格比市內的舊貨店還要便宜得多﹐因為沒有店面房租成本啊。現在這些集市向國內的早市一樣﹐還賣便宜的水果蔬菜和肉類﹐有時比超市能便宜上好幾倍。

再說旅行交通﹐先說市內交通﹐最好的辦法是自行車或11號車(步行的美稱)﹐歐洲的水土很養人﹐加上各種壓力小﹐很容易就心寬體胖﹐所以每日的鍛煉是最佳選擇。如果必須乘地鐵或汽車﹐最好能買上週票月票或年票等。

在歐洲乘車跟國內不同﹐同樣坐在一起的人票價能差出幾倍來﹐特別是飛機票﹐先買就便宜很多﹐火車票也一樣﹐一周前預定比上車後補票﹐完全不同。另外最好辦個優惠證﹐比如學生卡﹐帶孩子的家庭票等﹐都能打六折優惠。在我們心目中﹐飛機票一定比火車票貴很多﹐在歐洲就不一定﹐有時飛機票便宜得只要一鎊錢﹐為了廣告促銷嘛。

說起衣食住行﹐最貴的就是房租﹐它佔日常開支的六成以上﹐所以要想省錢﹐關鍵還得從這些大頭做起。關於房租學費等大事﹐我們等以後再專門來探討。另外﹐我們這裡只談瞭如何節約﹐其實只有開源與節流齊頭並進﹐才是真正會生活的人。由於篇幅所限﹐今天我們就談到這。(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 春風吹拂,大地正變得酥軟,路邊的柳樹,也籠著瑩瑩的鵝黃。河冰化開一道一道冰痕,憋悶一冬天的河水,又歡唱起來了。我知道,人們的覺醒,同樣會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繪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歡心,流淚,在愛與光明中,在苦難與掙扎中,我們創造著繁榮和文明。在深沉與莊嚴的歌聲中,我們明白了輾轉輪迴來到世間的意義。
  • 一個一個房間打掃,牆壁,天棚,各種物件兒,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務必做到乾淨、整潔。兒子很是仔細,就連燈泡都擰下來,一個一個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帶回的邪黨報紙,該燒的燒,該丟垃圾點的丟垃圾點,不能讓它散發毒氣。掃灰,也叫「除塵」,或「出陳」,走出舊的藩籬,除陳迎新,多好的寓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