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tags:
國民黨
【大紀元9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王怡茹台北報導) 在台灣,國民黨內主張改革開放,強化本土訴求的黨員批評黨內缺乏民主,政策主張不合時宜。他們建議更改國民黨的名稱,甚至重新考慮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等信仰。但是民進黨的批評者卻認為這些建議都只是微枝末節,國民黨最要緊的是認清自己作為台灣本土政黨的本質。 *“國民黨沒救了”*
王怡茹 台北報導 (MP3)
上周末,國民黨內要求改革開放的次級團體,“台灣新希望連線”就國民黨未來的方向在台北舉行研討會。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沈富雄是座上嘉賓,但是他的批評的語氣毫不保留。“國民黨沒救了,你們也沒救,因為你們是把一個需要開刀的病人,用萬金油在治療。”
*本土化衝擊國民黨*
沈富雄認為本土化論述是國民黨的致命傷,而且國民黨已經沒有時間,必須立即參與本土化的主流,將中國國民黨變成徹底的台灣本土政黨。他說:“你們就像一個小孩從大陸移到台灣已經60年了,60歲還在討論你們和養父母的關係,這不是很荒唐嗎?”
台灣日益強烈的本土化訴求和逐漸上升的台灣主體意識,使得被視為外來政權的國民黨在連續兩屆總統大選中失利。選舉的失敗顯示國民黨無法因應台灣國家認同的變化,也和台灣主流民意漸行漸遠。
*民眾反感國民黨窮追319槍擊案*
今年台灣總統大選之後,國民黨領導人對319槍擊案的窮追猛打,引起民眾的反感,認為國民黨仍然停留在過去,沒有進步。加上國民黨和親民黨的整合遲遲無法完成,也引來對兩黨領導人的諸多批評。台灣的政治評論人士將國民黨面臨的危機歸結於國民黨家長制使領導人權力集中,民主化程度不夠,黨內要求改革的聲音無法上達。
*改革的危機感強烈*
國民黨內15名要求改革的立法委員因此成立了一個名為“台灣新希望連線”的黨內次級團體,要求國民黨徹底改革。新希望連線發起人、立法委員陳學聖表示,國民黨今天家道中落,必須改革的危機感已經很強烈了。
陳學聖說:“現在國民黨面臨一個歷史的關口,所以國民黨現在組次團基本上是有危機意識,就像紅樓夢,已經家道中落,如果還不振興,還在遊山玩水,這個次團就會和家族一樣沒落,只好淪落街頭去行乞。”
*國民黨消極維持現狀*
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研究員張斯綱指出,國民黨當前最大的困境是核心理念不清,只能消極的主張維持現狀,卻無法積極的提出建議。立法委員陳學聖補充,面對台灣的轉變,國民黨堅持創黨時期的訴求,已經不合時宜,但是又提不出新的主張,只好在新時代和舊理念的衝突中搖擺。
陳學聖說:“國民黨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對原本的東西,不管是三民主義還是五權憲法,國統綱領,你不敢堅持,但是也不敢放棄,所以前後矛盾,進退失據,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不能大聲的說出自己的主張在那裡。”
*把舊主張現代化*
長期研究國民黨的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中國曆史系副教授郭壽禮,建議國民黨應該給過去的主張賦予現代的時代意義。“如果三民主義還是要在黨章內,就應該要對大家解釋,民族民權民生在現在起什麼作用,含義是什麼。”
曾經擔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研究員的包淳亮認為,國民黨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黨內缺乏民主。他指出,國民黨仍然是由上而下的統治方式,不重視民眾的需求。如果能夠完全民主化,深入群眾,那麼該如何處理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甚至國民黨要不要改名字,都有民意的基礎,就不會進退失據。
*國民黨領導如同慈禧太后*
包淳亮批評國民黨領導人如同清朝晚年的慈禧太后。他說:“國民黨現在就宛如大清帝國的晚年。慈禧太后掌政,但是卻沒有機制把她拉下台。這樣的話改革的力量就不足,封建形像沒有辦法掃除。領導人又沒有力量,又年老,就拿不出旗幟,就沒有方向。”
包淳亮認為黨內民主化也能解決國民黨本土化不足的問題。因為要吸引選票自然要走入地方,就會本土。國民黨因為過去長期執政,地方上又有派系經營,權力來源不是選票。但是現在成為在野黨,不能不認清沒有選票就不能執政的現實。
*強化與中產階級、工農的聯結*
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研究員張斯綱也建議國民黨應該提名來自工農層級的民意代表,擴大群眾基礎。他說:“在執政時期,國民黨給人的印象是和財團掛鉤的黑金政黨。但是國民黨在野之後,國民黨必須再強化與中產階級、農工階級聯結,才能在人民的選票上找到新的支撐點。”
參與座談的還包括了許多國民黨30-40歲左右的新生代,他們呼籲黨中央正視年輕一代的想法,也能夠建立黨年輕化的形像。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研究員包淳亮說民進黨的優勢是有朝氣、有理想、有遠景、有群眾力量,這些或許可以提供國民黨借鏡。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