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体育博彩平台排名

給寶貝的心情手記3 ─ ─ 阿公生病了

方心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親愛的寶貝:

當你綿綿長長的哭聲快讓我失去耐性的時候,媽媽總會想起阿公。是決定要出院的前一天夜裡,我抱著剛滿月的你去看外公,媽媽的心裡是很難過的,要出院不是因為阿公的病治好了,而是因為治不好所以想回南部。不知道是什麼事情讓你哭了起來,我深怕打擾了阿公,生病的人身體的不舒服很難再承受那樣高分貝的聲音,卻只見阿公仍以慈祥的笑容與滿意的語氣說:「這哭聲很有力氣,頗有男子漢的氣概,很好!很好!」

印象中阿公永遠都在做事,媽媽小時候有一個任務,每天要叫那些住在我們家的小孩起床、吃飯,他們都是阿公的學生,阿公常幫他們免費複習功課、提供食宿,還記得我常得在床底下找睡得不知道自己滾落床下的學生呢!

阿公教過許多的學生,也常常說他們的故事給我和舅舅們聽:「有一個學生家裡經營海產麵攤,放學以後得去幫忙照顧生意……洗碗、擦桌子、端菜、招呼客人忙得不得了,可是只要一有空,就看他拿著書本、讀讀寫寫,毫不在意身旁吵雜的夜市買賣聲,難怪他常是班上第一名!」「今天有個學生作業沒寫,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在家裡幫阿嬤燒開水』阿公知道那只是個藉口,只是笑笑地說:「喔!那得把太平洋的水都燒光了,才會沒空寫功課啊!」回想起來阿公真是忙,連這些故事都是在腳踏車上對我說的,他的一輩子就是這樣馬不停蹄地服務學校、家裡、親朋鄰居,也不怕失敗地不斷嘗試各種發明,連阿公的同事看到我們都會說:「你們好幸福,有這樣的父親!」

搬到美國以後,阿公仍是忙進忙出,只是因為語言的關係,媽媽得開始幫忙處理阿公的事業。正因為阿公的身教和「海產麵攤」與「燒開水」……等等的小故事,讓我從小就知道要:「認定目標,專心一意,努力不懈,不找理由,為自己負責」所以媽媽也同時可以把學校的功課唸得不錯。只是沒想到有一天在後院的菜圃,果樹前阿公竟然會說:「你知道嗎?父母對待子女的心,就像在照顧這些幼苗,看到他們欣欣向榮是最高興的事,我累了!想把事業全交給妳,妳要是個男的,成就更不得了的!」更沒想到的是:當舅舅和媽媽都達成阿公的心願,唸完了醫學院,也開始服務別人的時候,阿公生病了!

起初以為只是感冒又過度勞累,外公總是說:「沒關係,休息一下就好了!」這時候只有才當了半年女婿的爸爸能說得動阿公去看醫生。我們心裡頭都很清楚,那是不擅表達情感的長輩常會使用的方式,他其實要告訴女婿的是:「我喜歡你,謝謝照顧我的女兒,看到你們感情這麼好,我很放心!」美國醫生初步的判斷是膽囊發炎,但建議回台灣做更進一步的檢查。等阿公打點好一切回到台灣住了院,你也快出生了。媽媽心想,阿公終於有機會可以好好的休息,等開完刀要勸他處理掉美國的事業,不要再如此勞累,哪裡知道,有一天中午主治的陳醫師把媽媽從病房叫到走廊上說:「令尊的狀況確定是肝癌,大概只有三個月的存活期,你自己要保重!」

三個月以後,正是媽媽的預產期,我實在不知道用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一個新生命的到來,也同時是另一個生命的凋零,媽媽的生命來自於阿公,一個即將逝去的源頭,而你正日夜成長的生命則來自於媽媽,頓時間突然覺得自己承擔了更重的責任,只因為媽媽的源頭即將消失。

轉載自:《大紀元e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阿公住院後,排了滿滿的檢查行程,常有內科教授帶著醫學院學生來巡房問診,除了感激醫院同仁的照顧外,挺個大肚子的媽媽也只能盡量在病房陪著阿公!直到有一天,一個穿著牛仔褲、涼鞋,態度看起來有點高傲,面貌看起來很聰明、會唸書的醫科實習生,端著針盤進來病房,沒有問清楚阿公的名字,有沒向媽媽說明,就只有講了兩個字:「打針!」
  • 媽媽有個病人跟我說過:「如果妳懷孕了,一定要早一點請婦產科醫生幫忙確定胎兒的性別!」我問她:「為什麼呢?」她說:「好趁打折的時候可以幫孩子先把衣物買下來,男生是藍色,女生是粉紅色的啊!」媽媽告訴她:「藍色看起來像天空,粉紅色看起來似花朵,黃色有太陽的味道,綠色有自然的感覺……都好!都好!」
  • 有不少香港人家庭透過BN(O)簽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移居英國,當中家長最為關心的就是教育問題,許多家庭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選擇移民。移民英國的港爸Gordon Lam,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來到英國讀中學,即將升讀大學,究竟他們需負擔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樣應對龐大的教育支出呢?
  • 為何小孩曾經那麼乖巧可愛,長成青少年卻完全變個人?愛唱反調、愛理不理,甚至突然一句話就暴怒!完全不知該怎麼相處?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評論